阅读历史 |

第四十一章 蚕茧(1 / 3)

加入书签

(1)

别了刘端云夫妇,胡照英又去大林岭看望了白墨传。

白墨传也是夫唱妇随,美乐的很。

看到胡照英依旧孤身一人,白墨传笑道:“也可找个佳人暂伴风尘苦旅。”

胡照英苦笑道:“怎么绝色和有趣都给了刘端云和你?我就遇不到?”

白墨传说:“别太功利了。你是怕浪费感情,除了田桐或者四平,就觉得没有价值。轻松、舒服、快乐都是价值。”

胡照英说:“我也觉得我太狭隘了,困顿于自己的感情,都没有好好的看看这个世界。”

白墨传说:“放开怀抱吧,放过她也放过你自己,这一世,你也算没白来。”

胡照英点头。

离了大林岭,胡照英思忖白墨传的话,自己在这一世大概也没几个年头儿了,如果找个女子谈感情,不是耽误人家姑娘吗?

不如找个民风淳朴的地方安顿下来,耕读度日,闲来与农人们把酒话桑麻,也足慰此世。

此时离秦国一统还有五百年,据齐桓公称霸也有几十年,胡照英对历史上管仲与鲍叔牙的交情心向往之,虽然时下他们还未出世,也决定到齐国去,齐国,一个有希望的光芒之国。

这一天,胡照英走到一处山明水秀的村落,村外广袤的土地,都是绿油油的庄稼,令人欣喜。

胡照英既不想勾搭男女,就变作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农,黑红脸膛,健壮粗糙,在田地外另垦土地,种些时令菜蔬。照着村里样式,指木石为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时看书。

(2)

日子过去,收赋税的自然上门,除此之外,也有村落里的农人。

年纪相仿的一个老汉就来结交,也是物以类聚,两人颇谈得来。

老汉给他讲村野故事,胡照英周游列国,也说些给他听,没露什么破绽。

这一天,胡照英挑灯读了一夜书,不觉日头照进窗来,风吹进一片黄叶。

胡照英拾起来,心头暗暗忖度这一世该去了。

再去看一看田桐吧,明知没有进展,也想看一看她的灵魂,再确认是费明阁。

胡照英变作曾经模样,行到郑国,离吴喜年故居不远,胡照英忽然想也许吴喜年回来了呢?

仿佛纪念曾经自己在这里的足迹,胡照英落到大郑河边。

河水汤汤而去,胡照英耳朵里都是跟吴喜年在此初遇时的话语。

忽然身后传来吴喜年的声音:“别跑,看摔着。”

胡照英惊喜的转身,一个小男孩儿扑到胡照英身上,胡照英赶忙扶住,他才没有摔倒。

胡照英笑着看着走来的吴喜年,吴喜年也是惊喜交集的站在那里,叫到:“胡照英,照英兄弟,是你啊。”大笑着跑到跟前。

他变了,胡照英想到,粗野去了不少,似乎有了那么点儿情怀,眼神不再放肆,开窍了。

胡照英真心的笑道:“你看起来不错,四平好吗?你们的孩子?”

吴喜年抹了抹眼角,说:“是啊,我们的孩子。四平……没了。”

胡照英一拧眉,心想道:她逃了,或者此世时限已到。而且白墨上人曾说四平是生不出孩子的,做个假象很容易。不过,也许白墨上人说的不对?

(3)

胡照英蹲下身,抱住孩子,仔细的看:很健壮的小男孩儿,胳膊腿儿都圆滚滚的饱满,眼神天真快活,脸蛋红朴朴的光彩照人,眉目身型还真跟吴喜年有点儿像。

胡照英不由得十分佩服四平,扯个谎也办得如此圆满。

站起身说:“这孩子像你。”

吴喜年说:“是啊,都这么说。昭儿,这是你胡照英叔父,来见过。”

扶着孩子端端正正的站了,规规矩矩施了个礼。

胡照英扯下衣服上的双鱼玉佩,递过去,说:“昭儿,见面礼。”

昭儿看着吴喜年,吴喜年说:“接下吧。”

昭儿才高兴的拿在手里。

吴喜年说:“到家去吧,看看我的新妇人。”

胡照英故意瞪眼张大了嘴,一副惊掉下巴的样子。

吴喜年说:“四平给我找的。”

胡照英吐了一口气,说:“四平对你真是周到。”

吴喜年说:“四平临走时说:如果见到你,一定带你看看我的新妇人。”

胡照英一摊手,说:“那走吧。”

见到新妇人,胡照英是真的瞪眼:就是四平,或者说四平就是照着她的样子变的。

仔细看:神韵完全不同,这个就是小家碧玉,眼神清浅。

胡照英装作不知情,呼道:“四平,你这不是好好的吗?喜年,你怎么骗我?”

吴喜年笑道:“像极了吧?”满意的咂巴咂巴嘴,说:“我就叫她四平。以前都是我听四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