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1章 我相公最好,我喜欢他(1 / 2)

加入书签

小权在这里回想,杨嬷嬷同样也回想着。 她比小权见过的人多,阅历也多,宫中的人物她都见过个大概。 就算是戴着面具的殷罹,她也见过他小时候的样子。 杨嬷嬷在脑海里把小殷罹的样子放在了黎衍的容颜上,相似度竟真有七八分?! 杨嬷嬷的心脏狂跳,肩膀止不住发颤。 因为,殷罹已经死了! 在京都时,她们就听闻了殷罹的死耗。 听说殷罹打赢胜战,在回来的路上被敌方埋伏,他所带的将士们,皆被敌方一网打尽,关在了牢笼中。 而他本人,则被对方就地击杀,尸体被碎成了万块。 他本人的头颅,则挂在了那片树林里长得最好的树上。 若只是听闻,众人自是不信。 在天宁百姓们的心里,殷罹就是镇国神,是天上派来守护他们天宁的神仙。 神仙怎么会死呢? 所以他们不信,他们举同来到了皇宫门外,询问着殷罹的消息。 可得到的,却是天宁的帝王亲口说出来的死耗。 这下,没有人不信。 殷罹的死讯围绕着整个京都,足足两三个月,才让京都城有了一点生机。 杨嬷嬷收回思绪,她看向小权,与看过来的小权对视。 看到小权那皱着的眉和疑惑的神情,杨嬷嬷知道他也在猜测。 在众人的注意都在罗兴和黎衍的身上时,杨嬷嬷向小权走了过去。 小权看着杨嬷嬷的神色,知道他与自己的猜测一般,便低声说道:“是他吗?” 说这话的时候,小权的眸光是激动的,是兴奋的。 在他的心里,殷罹是他的神。 就算得知那些消息,小权的心里也是不信的。 京都关系错综复杂,当今天宁帝敏感多疑,旁边太子与几位皇子虎视眈眈。 殷罹在百姓们的地位,已经远远超过了天宁帝在百姓们的地位,就凭着这个与天宁帝的心性,说是他设计的,可信度都强。 天宁帝说是追查,但实际也是敷衍,几天把凶手找出来,挂与城门口,就对付了这件事。 但凡有点脑子里,都觉得这是天宁帝的敷衍。 他不想让“殷罹”这个名字,在出现在百姓们的耳中。 杨嬷嬷再次看了眼黎衍的模样,她犹豫了几秒,终是点了点头。 小权差点惊叫出声。 他捏着自己的胳膊,再次问道:“真的是殷将军吗?” 杨嬷嬷的声音压得极低,她说道:“与他小时候很像,是的机率很大。” 别说小权不相信,她也不相信。 他们的主子也是不信的。 主子虽与殷罹不熟,但对于殷罹这个人,他还是很欣赏的。 所以在得知殷罹的死讯后,他也派人查了查。 再得知有结果了的时候,杨嬷嬷也旁敲侧击的问了问,但得到的是云嘉麒沉重的神色,还有一句—— “到此为止,不能再查了。” 这句话,足以让人震撼。 能让自家主子谈之色变的,还有谁? 只有宫里那位。 小权的欣喜难以压抑,他恨不能原地跳起,来表达自己的开心。 杨嬷嬷看着楼司身上那两位粉雕玉琢的奶团儿,再次犹豫出声:“那两个孩子,怕也是宫里的。” 杨嬷嬷的这句话,不是没有原因。 早在她见到那两个孩子的第一面,她就觉得很眼熟。 只是他们还小,样子还没张开,所以她不太确定。 但现在得知黎衍就是殷罹,那么脑海中的两个人的模样也与面前的这两个小奶团们对上了号。 他们,或许是十一皇子和十二皇子。 宫中只有一位娘娘所出孪生,那就是丽妃娘娘。 而丽妃娘娘,则是殷罹的姐姐——殷清雅。 这么顺下去,那一切都明朗了起来。 以十一皇子和十二皇子这件事,顺下来,那么黎衍就是殷罹。 若以殷罹的事情顺下来,那两个小奶团就是丽妃与天宁帝的孩子。 不说杨嬷嬷没见过,怕是那位也没见过,毕竟孩子才一出生,他就将丽妃贬为丽美人,送去冷宫。 而两个孩子,也一同带去冷宫。 杨嬷嬷敛下心中的百般思绪,回到了云嘉楠的身边。 对于杨嬷嬷和小权的举动,楼司霜看在眼里。 见他们一直往黎衍的方向看着,楼司霜也猜到了大概。 他们知道黎衍的身份了。 不过也没事,反正早晚都得敞开天窗说亮话,知道便知道吧。 黎衍不在意,自己还在意什么? 蒋梦梦看着这副画面,心里对黎衍的喜爱更深了。 每个女人都爱强大的男人,没有例外。 蒋梦梦知道黎衍厉害,也只是知道他能用石子伤人,有点武功,但没想到武功这么高。 她很想去他的身边,在他的怀里,用自己温柔去夸他。 蒋梦梦慕强,刘兰心也是。 她对黎衍的感情,如野草般疯狂冒着。 加之他刚刚出手的这件事,她的内心已经长满了生机勃勃的绿草。 黎衍对罗兴出手,定是因为罗兴否认他,不信他,所以他才出手。 刘兰心并不害怕,其一她是女人,黎衍不可能对她动手,其二她觉得黎衍也喜欢她,所以更不可能对她动手。 刘兰心夹了夹声音,开口说道:“这件事可以证明她的武功是你们教的,但薛平呢?她喜欢薛平这件事呢?” 刘兰心看着黎衍,继续说道:“我们可都知道楼霜对薛平的感情,那是为了他,都可以去割身上的心头肉啊!” “能做到这个份上,楼霜对薛平有多爱不用我说,那么她为什么会第二天就将薛平视为仇人呢?这很让人费解。” 刘兰心字字珠玑,步步紧逼,不给楼司霜可乘之机。 但…… 她真的没有话说了吗? 楼司霜看着她,好笑了一声:“你脑子不好使,还要求别人脑子不好使?” “我是喜欢,又不是脑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