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镇云赵家?(1 / 3)

加入书签

八月十四,中秋节的前一天。

日头晴好,天气微凉。

永安门城门外,一辆辆远道而来的马车排看长龙,等待着检验进城。

离城门仅几丈远的马车上,轿子一侧月白色的窗帘被悄悄掀开一点缝隙,粉色的小脸偷眼

了几眼城门的守卫,回头向轿子里说话。

“小姐,小姐,下一辆就是咱们了!上京城是不是什么都有啊?有没有咱们镇云的云片糕

杏仁茶?”

说完一脸希冀,托看腮望看一旁端坐看看书的恬静姑娘,等着她的答案。

赵清安目光从手中的医典上移开,转而看向她,眉眼疏淡,迷茫之意尽显。

“哎呀,我的好小姐.一看这医典就痴了似得!”

说着,手上的一套动作更是行云流水,转眼间赵清安手上的那本书就被她塞进了一旁的包

里。

“阿灿”

赵清安看看空空如也的双手,委屈地叫着小丫鬟的名字,好叫她把书还给自己。

“不行不行!再看眼睛都要坏了!”

阿灿撅着嘴,环抱看自己的胳膊,生人勿进的模样,眼睛直勾勾盯着窗帘一角,生怕看她

家小姐一眼就破了功。

她家小姐这柔似水又眸含笑的俏丽模样,实在让人顶不住,随时都有可能妥协投降。

“下一辆!”

门外粗犷的男声响起。

阿灿应看声下了马车,“诶、来了来了!”

“官爷,官爷,这是我们的通关文书。”

守城的士兵大喇喇打开文书“去济民医馆?三人?””

“对、对、济民医馆!我和马夫,车上还有我家小姐!”

士兵暼了一眼马车那侧的马夫.“马夫?不是咱们中原人?”

马夫看看面前的士兵,并不答话。

“对,官爷,此人是哑巴,是我家老爷的家奴,这是奴契的拓本。”说看从袖子里掏出一张

叠得四四方方的纸,递给士兵,“官爷,您看……”

“我家小姐不常出远门,马夫身上有些武艺,老爷派来保护小姐的。”

士兵挑开轿帘,看了看轿子内部的人,入目是淡绯色的外袄,宽大的袖口处露出一寸宽珍珠

白的内裙窄袖,嫩白的小脸上眼眸低垂正盯看那双嫩白如玉的小手捧着的书。

好一个俊俏的世家闺秀!

他悄声放下帘子,将文书与奴契递给阿灿小声说道,“你家小姐姿容卓绝,确实需要个人保护。”

阿灿接过来,嘴上附和着,“谢谢官爷,谢谢官爷!”

退后几步拍拍马夫,“卓林,咱们走吧!”

转身上了马车。

进了轿子一瞧,暗自叹了口气,得,这医典啊?又看上了!

终于赶到了大齐的都城—上京,节日的热闹气氛已经笼罩着整个上京城的大街小巷。

“卖冰糖—葫芦嘞!”

“瞧一瞧,看一看啊!”

“卖布头嘞!”

......

一路走来马车外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阿灿也一直半撩着窗帘偷看。

直到叫卖声渐渐远去了,“济民医馆”四个大字才出现在眼前。

她伸手去赵清安的眼前晃了晃,说道,“小姐,咱们到了!”

赵清安声音温和答了声,“好”,便把医典递给了阿灿。

下了车,阿灿嘱咐马夫,“卓林,你先去洪山馆放马车,开两间上房,等我们回去。”

马夫卓林仍然一动不动,直直盯看望向济民医馆的赵清安。

赵清安看了半晌。

久别了,上京。

久别了,济民医馆。

回眸想叫阿灿,却发现卓林丝毫未动,她轻移脚步,来到他面前,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卓林,上京

,很安全,你先回,洪山馆。”

卓林最终听了赵清安的话,驾车离开。

待到赵清安走进济民医馆时,才发现,这医馆早已今时不同往日。

柜台前的抓药小厮百无聊赖,有一搭无一搭地把玩着面前的小秤砣。

“烦请,郑大夫在吗?”

听见有人说话,小厮才抬头,语气也颇为沮丧,“郑大夫去给牛看病了!”

不等赵清安询问,阿灿抢先道出了心中的疑问,“这医馆不是给人瞧病的吗?怎么如今变给牛看病了!”

小厮懒懒开口,“二位不是上京人吧?”

阿灿警惕,“如何?是不是上京人,又不碍你这医馆什么事!”

“姑娘莫怪,我无冒犯之意。实在是上京城里交不出头疾药方的医馆,都被勒令不能为人行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