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8.殷商的发展与改革(2 / 3)

加入书签

手帮扶对方度过灾难。  所以天下诸侯都认为,姬周绝对不会捅他们的刀子。  看着对手下出一步步的好棋,这是最难受的。  姬武刚刚上位,总想作出一番成绩来证明自己,他不甘心的道:  “诸位爱卿,我们的使臣说,殷商的百姓有九成都参与到了对外经商中,他们不仅拖家带口,还带走了奴隶。  朝歌城是五百年来最为空虚的时候,不如现在就起兵攻伐,说不定可以一战灭国!  你们意下如何?”  群臣顿时眼睛一亮,都无比的渴望,这的确是一个好时机。  散宜生等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就在此刻,姬旦冰冷的声音传来:“这就是自寻死路!”  为什么?  这难道不是最好的时机吗?  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姬旦恨其不争的解释道:“上一次我们攻打商王,那是商王失去了民心!  可这一次,商王帝辛给殷商的贵族百姓开辟了商路,所有贵族百姓都得到了好处。  朝歌城看似空虚,却最为坚固,谁要阻碍殷商贵族百姓发财,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把对方撕碎。  商王帝辛根本不用跟我们打,他只要离开朝歌城,那些气疯了的殷商贵族回头就能把我们淹死在朝歌城!”  姬武等人都是聪明人,被姬旦一提醒,都明白商王帝辛现在的实力。  就如同他们姬周一样,只要得民心,岐山城丢不丢不重要,只要姬周的百姓拥护他们,他们姬周就还是那个姬周。  姬武不甘心的问道:“难道我们就这样看着殷商一步步的强大?要是他们度过了这次天灾,殷商将会变得更加强大!”  散宜生也忧虑的道:“殷商缓过来这口气,必定会来清算我们姬周,这可怎么办?”  姬旦却轻轻摇头:“想要安全度过危机,哪有怎么容易?商王帝辛很快就要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解决不好这个问题,财富到不聊他手中,殷商仍然危如累卵!”  姬武眼睛眯了眯,突然拍手大笑道:“我知道了,税收!商税最难收取。”  在这个时候,为什么田税好收,就是因为那块地里面的所有粮食,都是国君的!  你想拿都拿不走,一目了然。  可是,商税,都在商人的口袋,你怎么确定他们赚了多少?  又怎么能乖乖的让他们交出来?  .........  此刻。  商荣头疼的问题就是税收。  “大王,这半年多来,殷商子民们赚的粮食,都快把自己的仓库塞满了,可是他们竟然都哭穷,说还赔了钱粮!  老臣派人去收税,他们一斗粮食都不愿意上交,在继续下去,我们连给官吏发粮饷的钱粮都没有了。”  商荣越说越气,他从未想到,殷商子民会如此奸诈狡猾,以前种田的时候怎么都没有发现。  陈薪火笑了笑,挥手招来费仲,给他耳语几句,费仲立刻领命,带着有苏氏的族人出去。  “老师,剩下的伱就不用管了,他们会乖乖的上税的!”  商荣半信半疑,但他也没敢多问,这一两年下来,他感觉商王帝辛比他想象的还要强大!  半个月后。  阉国。  费仲把商王帝辛的信物交给了阉国国君,阉国国君一看,立刻会意,然后派出了一千兵马交给了费仲。  一天后。  三波从阉国经过的殷商商队,就遭到劫掠。  他们的货物被抢夺,人员被扣押,甚至有的贵族直接被杀死。  贵族们大怒,立刻去找飞廉将军。  飞廉却早就得到了费仲的口信,他懒洋洋的接待了这些殷商贵族,却没有任何要出兵的打算。  “你们看看,我麾下的士兵,有三个月没有发粮饷,都饿的走不动道。  还有,你们经商不是全部亏了吗?  大王有令,让我们撤回朝歌,以后不再保护沿途的商队,大王也是仁德,怕你们赔钱赔的太多了。”  贵族们面面相觑。  知道这是商王帝辛故意为难他们。  以阉国为首的这些小国部落,现在都听商王帝辛的命令。  要是不上税,他们的人身安全就难以保证,更别说经商赚钱了。  “我们上税,我们一定足额上税!”  贵族们最后妥协了。  也明白了商王帝辛为什么没有灭掉这些抢掠殷商的小国部落,这就是悬在他们头顶的利剑。  谁要是不听话,这把利剑就会斩向谁。  “早这么听话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一群犟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飞廉骂骂咧咧,之前,还觉得大王小题大罪,他觉得自己要是赚了钱,一定会多上税。  可没有想到,这帮贵族太贪婪了。  但飞廉却没有忘记陈薪火交代他的话,再次宣布道:  “你们上的税,也是为了你们好!大王说了,这些上交的商税,我们全部用来修路,建驿站!  你们要去哪里做生意,我们就把路给你们修到哪里。  路修好了,你们能多跑几次,赚的岂不是越来越多?”  贵族们开始愤愤不平,听到飞廉的解释之后,似乎觉得很有道理。  修路是最耗费钱粮的。  从朝歌城,往东夷,淮夷修路,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甚至有可能掏空了国库。  反正这路商王帝辛又用不上,还不是便宜了他们。  这么一想,他们心里舒服多了。  觉得,多多少少从指缝中漏点,也让商王帝辛喝点汤。  哪知道,飞廉继续道:“大王还说,为了得知你们经商获得的钱粮,本将军要给你们每一个商队派遣一个士兵,由他记录你们每一笔交易。  你们可以拒绝,但是,你们的安全就难以保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