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1.化夷为夏,解放奴隶还可以这么用?(求追读)(2 / 3)

加入书签

了自己母国,彻底的认同殷商。  为此。  陈薪火把辛国直接纳入了自己的封地,推选了这里声望最高的奴隶,暂代辛国的方伯。  以辛国奴隶治理辛国人。  奴隶得到官职的时候,这才相信了商王的伟大。  他们感激涕零,纷纷拿出自己的存粮,要支援殷商东征。  但陈薪火不但没有收,反而把从辛国贵族哪里缴获的粮食,按照每一家每一户的人口,发放给他们一年的口粮。  还把辛国贵族的田地,房子,农具,弓箭,武器,耕牛,全部分配下去。  慷他人之慨,果然很舒服。  当陈薪火走的时候,辛国的奴隶在城外,整整齐齐的跪了一里地。  就差鲜花铺道,净水扫街了。  姜子牙跟随在队伍的后方,看着这些人眼中的崇拜,似乎把商王帝辛已经奉若神明。  他觉得,就算是殷商灭亡,这些人或许还会以商人自居。  论收买人心,无人能出商王帝辛之右。  姜子牙喃喃自语:“那些贵族都说商王帝辛疯了,可是,他真的疯了吗?”  ...........  三个月后。  姬周。  姬武每天都在岐山的城头眺望,等待着探马的归来。  终于,第一波派出去的探马架势马车疯狂的冲来,姬武赶快召集朝臣。  “前方战事如何?商王帝辛是不是还和在朝歌一样,刚愎自用,残暴昏聩,以至于跟殷商的贵族百姓离心离德?”  面对姬武的询问,探马兴奋的点头。  “正如主上猜的一样,商王帝辛攻下辛国之后,还是宣扬反神那一套谬论。  甚至要殷商贵族把抢掠来的女人,财物还给辛国奴隶,为此,还诛杀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贵族!  殷商的贵族们敢怒不感言,都用仇视的目光看待商王。”  探马如实禀报。  “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殷商的天命即将坠落啊!商王帝辛这么做,等不到他攻下东夷,殷商就得内乱。”  姬武拍手大笑,激动的来回踱步,他终于等到了机会。  “诸位爱卿,我们是不是应该商议一下,联合诸侯一起出兵,前后夹击,把商王帝辛埋葬在东夷大地!”  就在散宜生等人兴致勃勃,讨论该联合那个诸侯,该从什么地方进军的时候。  一道嘲弄的声音响起:“你们这不是前后夹击,你们这是前仆后继的送死!”  “姬旦!”  姬武忍无可忍,怒瞪说话的姬旦。  姬旦整理了一下自己华贵的衣袍,扫视一圈热血沸腾的君臣,叹口气道:  “难道你们还不清楚,商王帝辛在干什么吗?他正在做一件上古人皇一直在做的事情。  化夷为夏,不,应该准确的说化夷为商!  他征服的土地,会成为他的领土,不是那种无法控制的土地,而是真真正正的领土!  商王帝辛的后方极其稳固,四方诸侯前去偷袭,难道不是自寻死路吗?”  化夷为夏!  这个意义可太重要了。  甚至于上古人皇的主要功业,就是让四周的蛮夷,感召到人皇的魅力,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于是,这些蛮夷自觉自愿的归顺,从四方汇聚而来,形成上古时代的辉煌。  可商王帝辛有这样的功业吗?有这样的资格吗?  “姬旦,你是危言耸听,商王帝辛如何能跟上古人皇相比?他是残暴的昏君,四方的蛮夷怎么会自愿的臣服?”  周巫最不愿意听有人夸赞商王帝辛,一个连神明都不信仰的人,怎么配与上古人皇相提并论?  姬旦也不反驳,只是淡淡的问了句:“那么诸位,谁能告诉我,姬周的奴隶,为什么如此敬仰商王帝辛?为什么宁愿饿死冻死在路上,还要义无反顾的逃往朝歌?”  在场的人都闭嘴了,他们想到了当初姬周的奴隶大逃亡。  这简直就是爱的奔赴。  “旦弟,你说商王帝辛会顺利的征服东夷?”姬武不甘心的问道。  “多则五载,少则三年,东夷就会变成殷商的领地,剩下的就是那些不甘心的贵族,频频叛乱而已。”  听到姬旦的回答,朝臣们的心都被狠狠的攥了一下。  他们不想承认,也害怕看到那样的结果,如果殷商真正的征服东夷,该是如何的强大!  “难道殷商的贵族会心甘情愿的跟随商王帝辛,他把粮食,女人,都给了奴隶,大军的粮草怎么办?”  有人提出了疑问。  姬旦如同看傻子一样看着对方,嗤笑道:“奴隶能吃多少粮?  天下的粮食有九成都在贵族百姓的手中,商王帝辛可没有放过东夷的贵族!  虽然商王帝辛把粮食分给了东夷的奴隶一部分,但大部分还在商王帝辛的手中。  殷商的贵族百姓得到的战利品只是少了点,难道他们要为了这么点蝇头小利,放弃更多的利益吗?”  姬武颓然的坐在椅子上,仿佛泄了气的皮球。  “可怕,太可怕了。  商王帝辛用小小的恩惠就笼络了东夷的奴隶,为他稳固后方。  又用更多的利益捆绑住了殷商的贵族,让他们成为手中最为锋利的长矛,为他冲锋陷阵。  你们不都说商王帝辛昏聩无能吗?  为什么,他有这样恐怖的才能!”  姬周的臣子没有人能够回答。  商王帝辛带给他们的是无懈可击的压力。  他们有种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感觉。  甚至有人在思考,懈怠祭祀,反对神权,解放奴隶,难道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  这究竟是对还是错?  只有姬旦内心热血彭拜,他仿佛穿过无尽的虚空,看到了商王帝辛运筹帷幄的英姿。  “原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