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章(1 / 2)

加入书签

书房内,十五岁的少年脱离了几年前稚嫩的外表,剑眉星目,只是眼中仍藏有一抹忧虑之色。

对面坐着的男子看着少年,沉默无言。

“汉人为官者,似江城寒窗苦读十数年,侥幸中榜,却在蛮荒之地碌碌无为,空有抱负不能施展,为医者,吾能医体肤,于人心无可为。此朝唯敬佛以归人心,度此愿踏五湖四海,以蚍蜉撼树。”

“为学有成则仕于朝,荣显父母,不则就学佛,为方外之乐。”狄戎道,“既然想好了,便去做吧。”

话音落,方度起身作揖,往门口走去,踏出门时仿佛想起了什么,回头道“希望狄叔先别跟其他人说,后日便是小笛儿的生辰了,过后我会亲自告知他们。”

“嗯,好。”狄戎顿了顿,“你父母一向是支持你的决定的,只怕是笛儿知道了要哭鼻子,从她出生你便一直陪在她身边,她怕是不想让你离开。”

方度没说话,转身离开。

十一月初九。

方度看着狄笛,狄笛一身红袄,喜庆地仿佛过年的福娃娃,那笑脸在过去的四年中每天都会出现,总是让全家人都洋溢在她带来的快乐中。方度不知道明天离开以后,下一次再见到这个笑脸是什么时候了,甚至不知道在这个乱世之中自己离开了还能不能再回来,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在某个兵荒马乱的地方死去,又或者自己在某个犄角旮旯里无人问津,成为一抔黄土随风而逝,那时候,不知道风会不会带着自己回到这个熟悉的地方。但是如今这起义愈演愈烈,谁也不知道这个土地最终的归属,抑或是谁也不知道这些战争胜利后,百姓能否迎来盛明的君主,安居乐业。居于这方寸天地,又如何去用这一个尚不明朗的明天去赌这一抹笑会一直存于世间?

方度拿出自己准备的生辰礼——这一回,是一块雕着狄字和一支笛子的玉佩,缀着红色的璎珞。像往年一样最后一个将生辰礼送了出去,对着狄笛说了生辰快乐,看着狄笛笑的快乐。

晚上,将狄笛哄睡着,方度去正堂,告知二老,自己即将远行。

“度此拜别,望出家游历,访山河湖海,学习道家思想、佛教理论,倾此生之力求一太平天下,盼二老准允。”

方仁夫妇震惊却无话可说,只道去吧。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度望父亲母亲为我剃度。”

方仁含泪将他的发丝剃下,孙蓁和纪裳袖回房为其收拾衣物。方仁夫妇夜晚暗自神伤,狄戎夫妇商讨着该如何告知狄笛这件事儿,最终决定将事实和盘托出。

次日众人起来便不见方度,看着狄笛手上拿着信封,说自己去方度房间找他,结果只在他床上看见了这个东西。孙蓁拆开信封,是方度言不忍分别伤感,趁夜离开,叮嘱家人注意身体,愿小笛儿在他离开后还是日日欢声笑语,将来有所成有所不成都会归家,让大家不要担心。

狄笛泣不成声,“他还会回来吗?”

狄戎忙安慰狄笛,“你度哥哥长大啦,有自己想做的事,想保护的人,等他完成自己的事情了,就会回来了。我们就在这里乖乖等他好不好?”

狄笛轻轻点头, “那我也要早些长大,我也要保护你们。”

此后的时光,大家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

而方度此时正向西北而去,遇到能够学习的地方就呆上一阵,遇到需要帮助的就施以援手。

一日,方度于一破庙搭救一受伤的猎户,却突然进来一个人,来人十分年轻,看起来也不过十又□□的年纪,却身高八尺有余,身上负伤,血流了很多,伤口却只是用布草草一裹了事,脸色因失血过多显得有些苍白,眼睛却十分有神,往庙内两人身上来回瞟了几眼。

年轻人看了看庙内两人,可能是觉得这两人没什么危险,抑或是实在撑不住了,往角落走去,倚着墙坐了下来。

方度忙着给受伤的猎户止血,猎户今早去山上收猎物的时候,不知道为何,地上竟出现了一条裂缝,被草叶遮着,自己没有看到,差点掉了进去。也是运气好,抓住了旁边的一颗小树,才爬了上来,但是腿也受伤了。

天色越来越暗,方度终于处理好农户的伤口,想出去捡些柴火回来烧个火,早春时分,不烧点火晚上怕是不好过。

转头看看早前进来的年轻人,不知何时已经昏死过去。方度一摸额头,竟还有些发烧,想必是伤口发炎了,赶忙先帮他处理了一下身上的刀口,随后出去捡了些柴火,又搭了个简易的灶,为年轻人熬药。

年轻人醒来时,看着身上的伤口明显被处理过,抬头朝不远处煮东西的和尚说道:“多谢。”

方度听到声音,转头看向年轻人,“醒了啊,这药快熬好了,你等会喝下去就会好受些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