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514 章 新一页(2 / 4)

加入书签

看了一眼转头跑了。

弘阳觉得“由奢入俭难”这话真对。

雍正说:“坐吧。”

弘阳看了一眼旁边的折子,“这是火耗归公?”

“嗯,过完年就推行。”

弘阳觉得太快了,然而没他插嘴的份儿。这时候海棠和十二阿哥来了。两人也没吃饭,海棠跟苏培盛说:“给我弄盘凉菜来。”十二阿哥吃什么都行,于是很快就把饭菜送来。

海棠吃得很香,十二阿哥一边吃一边禀告:“下个月就要移送梓宫,明年送葬,如今来往京城和遵化皇陵的人多,一些地方要修路,姐姐说沿途人家和佃户要多赏赐,明年送葬也照此办理。”

海棠说:“嗯,这事儿一些官员说要免除当地的税负,我觉得不行。收税这种大事儿要慎重,不能因为咱们家办事就免除一县的赋税,如果真的免了,没被踩坏庄稼的人受益,被踩了庄稼的人赋税没了不假,庄稼也没了,看着人家高兴自家没吃的,这样不妥。”

雍正说:“这样安排很妥当,让内务府出银子

,务必给到百姓手里,再有,吩咐下去,八旗长官不许打骂兵丁。”

这时候弘晖来了,看他们在吃饭,赶紧把周围收拾了一下。雍正说:“这里是乾清宫,是汗阿玛住的地方,朕不打算住这里,在月华门那边找一处地方住下就行。”

弘阳问:“可是那边没这边宽敞啊!”

雍正说:“住在这里的时候不多,不过是办事儿的时候回来住几日,朕打算日后住在圆明园了。等安排好了这些妃母们,朕打通圆明园和畅春园,就这么住着吧。”

畅春园就是一处使用了很多年的离宫,有专门议政的地方,而且比宫里住着舒服,因此他想着能省就省,打通两处院子,在畅春园办公,在圆明园过日子,挺好的。

这边大家吃了饭,雍正把弘阳碗里的剩饭倒在自己的碗里混着菜汤一起吃了,苏培盛带着人来收拾干净。康熙的身边的人,梁九功去守皇陵,魏珠则是留在内务府训练小太监。暗处的太监在康熙驾崩后已经来拜见,包括神武门的侍卫,海棠也向雍正报备过了,这几日算是度过了最初的混乱,一切都走上了正轨。

此时弘晖过来跟他们说话:“刚才永谦兄弟来说,说八叔那里……”

雍正摆摆手,直接打断了他:“朕知道了,不过是疥癣之患,虽然不严重,就是耗费精力,朕一个人处理就行了,你们不必管了,也不用听这些事儿,特别是你们小孩子,听多了不好,将来容易小家子气。”

他又跟海棠说:“弘阳年纪不小了,先让弘阳跟着朕当几年差,到时候朕再对他委以重任。”

海棠点头,她带着儿子和十二阿哥一起出来,坐车从宫里离开。

海棠回到王府,莹莹出来接着他们,陪着海棠回后院说话。

如今寒冬腊月,从御前侍卫调职到宗人府的扎拉丰阿也是刚回来没多久,一家四口在上房烤火。

莹莹就说起了宫里的事儿,四福晋自然成了皇后,然而坤宁宫很久不住人,现在也没修缮,所以此时在宁寿宫暂时住着,等坤宁宫修好了再挪进去。

今儿莹莹要说的是对秀楠的安排,在弘晖他们兄弟都没有得到爵位的时候,雍正先册封了秀楠为固伦公主,已经对喀尔喀部的智勇亲王表示要结为亲家,把秀楠许给智勇亲王的儿子多尔济塞布腾。

海棠知道这是让秀楠去接四公主的班儿,四公主总有老的那一天,四公主老去后,秀楠就接着做喀尔喀部实际上的王,这对控制外藩蒙古有很大作用。很难说这婚事的好坏,海棠心里不作评价。

进入十二月,大行皇帝出殡。

皇太后乌雅氏带着人先去寿皇殿等待,康熙的棺木要寿皇殿放一段时间,明年十月下葬。

寿皇殿在景山附近,是皇家禁苑,明朝时候这里叫做万岁山,崇祯就吊死在这里。如今这里的作用就是暂时存放大行皇帝的棺木。

上午移送大行皇帝的梓宫,雍正先去灵前祭奠,扶着梓宫哀哭不止,被大臣把人拉开后,侍卫们送灵驾从景运门而出,此

时升大舆,卤簿全设送行。内大臣侍卫俱在乾清门外分翼跪列,总理事务王大臣、内务府、礼部、工部大臣等俱在两旁敬谨护侍。其余王以下、公以上、文武满汉大臣等俱分翼齐集。候梓宫至,跪迎毕,号哭随行,声震衢路。

梓宫入殿门,皇太后率同太妃,皇后妃嫔等于殿内跪迎,随安奉梓宫毕,再次祭奠。

等梓宫安放后,大行皇帝的诸子痛哭,这里面哭得最伤心的就是雍正,被众大臣劝住,他在寿皇宫表示要为皇父守孝二年。

他倒不是为了彰显自己是个孝子才在人前说这个的。他担心留大行皇帝一人在此孤单,每二天来祭祀一次,每次都陪着梓宫说半天话。

从寿皇殿回去后,大行皇帝的遗物已经整理完毕。康熙当了六十年皇帝,收藏的东西不计其数,雍正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