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五十四章 官员再学习(3 / 4)

加入书签

吏员们感觉被挖出来曝光烈日。

原本重点是摊丁入亩,却扩展为官府下乡,官吏一体,权税分离的大行动。

整套措施的核心思想是三点,一是引入民会,一是引入票行,从政府层面看,这两策都是降低征税成本,提高效率的措施。第三点则是靠官府下乡和官吏一体,让政府能深入到更细的层面,来推动发展,调控社会。

“哪里来的那么多人?”

这是张家玉最大的疑惑,每县官员一二百人,全省两万,哪来那么多读书人当这些官?

“每县吏员不下数百,择其善者而任,足矣。我也知根底,吏员出身微薄,世代盘踞乡里,以权榨钱,品性堪忧。但此策是将吏员拉出潜地,也给他们一个做官的前途,摆在明处,总是比过去强。而且新朝初立,威慑甚重,小人也不敢太过放肆。待时势成熟,其他读书人也不得不投身而入,自不必忧虑无人做官。”

赛八仙的解答很周详,张家玉和众人的担忧也消去了大半。

“县下诸事之费,若是都靠民会来筹措,万一民会推诿抗税,一县之事不就荒废了吗?”

张家玉接着问,这个问题赛八仙心里也没底,找来了负责推动民会建设的寇烈。

“你等县官,就是要向一县之民的代表,也就是民会说明,如何才能让乡境安宁,农桑兴旺,民安各业。比如造桥修路,比如守望相助,都得靠你给民人解释清楚。期间种种技巧手段,最好多向商人学学,学会把你们对一县之政的构想卖出去,让民人出钱来买这理想之政。”

寇烈开口就是商人调调,张家玉等人听得又是皱眉,又很有感悟。原本历代县官,也都有这一职责,可惜更重要的职责是收税,现在专心于此,还真是可大展拳脚的舞台。

“你们是幸运的,你们是最早一批政务官,以后的政务官,那都得在事务官上磨砺几圈了,才能坐上你们的位置。”

寇烈露了底,其他的官员都是各管一摊专业事,县府这些主官都是要周旋各方的,用以前那种光读圣贤书,没有实际从政经验的书生,根本就担不起这职责。

听到这话,众人都面有得色,这就是早从龙的好处。

时光荏苒他,这帮县官依旧在扬州府苦读,各路人色都来讲课。

陈启新是讲未来的政务运作流程,赛八仙是讲如何在乡镇区组建基层官府,寇烈是讲如何组建民会。

黄宗羲被抽调过来,在将如何推动县级学府的建设,吴又可夫子讲解如何建设推动县级医疗卫生体系。

李宗为讲解改造伪明汛塘体制,将驿站和汛塘分设为民驿、军驿和巡驻内卫体系,如何操持具体的保境安民的工作。

张家玉这帮知县脑袋被洗得七零八落,只能一个劲地猛记笔记,后面再慢慢消化,得亏大多数人都是吏员和末官出身,经得起煎熬,换作其他书生,还真是坚持不下去。

楚行看他们辛苦,便给他们放假一天,张家玉这个已经定了署常州府知府的幸运儿,就成了“知县班”的领袖,被众人怂恿着领去了扬州府出名的醉仙楼,要好生享受一番。

醉仙楼的老板是虎贲军的退役士卒出身,虽然不怎么把这帮县官放在眼里,却很尽职于生意,恭敬地引到雅间,还展布帛求众人的墨宝,凑成一幅“百县醉仙”,乐呵呵地挂到酒楼正堂。

可让张家玉撅胡子的是,他们这几十号县官的墨宝凑起来,却只能换得餐费六折优惠的待遇,真是太抠门了。

老板微笑再一指,众人都没声了。正堂里挂着其他人的字,赵汝才的,刘必显的,赛八仙的,寇烈的,大乾新朝大员的墨宝满墙都是,甚至还有楚行的。

“醉仙楼,味道好极了”,这俗到极点的题字,外加只见骨不见肉,如钢筋铁条般的字迹,让这帮知县对酒楼老板服气的同时,心中也生豪气,起码他们的文采和书法,总还是强过大王……

琴声悠悠,雅间里,几桌县官推杯换盏,一边用酒液按摩已经发麻的脑袋,一边憧憬着未知而奇妙的未来。

“伪明一个劲儿的给老百姓加税,想尽一切办法把老百姓口袋里,嘴巴里的钱粮抠出来,咱们家大王这一套连环招,不仅不给百姓加税,还给百姓找了一群老妈子。”

陈明遇大舌头叫道,众人都下意识地点头。抛开楚行在官府之事上的作为,就赋税而言,大乾对待百姓真的比伪明要强一百倍。

“百年之后,我等人人都是贤名留史!”

张家玉心潮澎湃,直恨不得马上回到官府,开始展现身手。

“百年……希望这大乾新国,真能有百年……”

有人似乎不那么乐观,这么低低叹着。

“这仁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