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18章 父子成仇(3 / 4)

加入书签

> 这种不轻视,自然不是代表着他会谦卑,相反,他只是重视胡烨而已。

甚至也是做好了和胡烨大辩论一场的心理准备,但是奈何胡烨根本就没有和他久谈,只是简单聊了两句,略微试探了董其昌有没有投诚之心后就是把董其昌给打发了。

在让董其昌说实话有些郁闷!

这种郁闷,并不是因为其他的,而是一种被轻视,被无视所造成的郁闷感。

他好歹也是明王朝的尚书啊,虽然这个尚书是南京尚书,但那也是尚书啊。

你不管是要杀还是要劝他反正,都得拿出重视的态度来啊,这样他才能够根据诸多情况的变化,从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但是现在,胡烨却是把他晾了起来,彷佛忘记了他一样,这让他有些适应不了!

怎么说呢!

不习惯!

身处高位久了,这突然有一天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很多人都是不会习惯的,总会想要的再折腾一二,甭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而董其昌并不知道,胡烨并不是不重视他,而是胡烨对他的重视有些特殊。

一开始胡烨也是想要劝说此人投诚的,但是当时说了几句话后就是被董其昌给堵了回来,而且当时董其昌的态度是非常的强硬,这让胡烨觉得多说无益。

觉得此人又臭又硬,所以干脆也是不搭理此人了。

但是利用董其昌此人做文章,却是不会因为董其昌自身的反对而就此作罢的。

到时候伪造一封董其昌的自罪书或者自白书之类的,再刊登到大乾周刊上,照样能够有良好的效果,至于这自罪书是真是假,那重要吗?

不重要!

到时候甚至还可以伪造一个,董其昌写完自罪书,然后来一个畏罪自杀的场景来,总之这种事大乾王朝干多了,也不在乎做多这么一次。

反正大乾王朝要的只是政治影响力,而董其昌此人的死活以及他自身的真正想法,其实都不重要。

然而现在的董其昌,其实还不知道呢。

他继续过着被软禁的生涯,虽然衣食无忧,但是这日子是在是有些难熬,无奈之下,也只能是以书画打发时间度日了,好在看管他们这些高级降官的大乾救民军的将士们并没有过多的为难这些人,想要看书的话,也会送来给他们看,笔墨之类的自然也是不会缺乏。

当然了,如果闲着了想要出门和老友聊天下棋之类的,那是别指望了。

虽然说软禁,但是这软禁也是坐牢呢,哪能什么都可以做啊!

不过和董其昌一个人被软禁的时候以书画度日不同的是,之前住在他隔壁的魏国公徐弘基,却是日子过的不怎么好。

当初徐弘基身为守备南京,兼掌中军都督事,可以说是金陵城里官帽子最大的武将了,但实际上这几年,他却是没有多少实权的,尤其是何腾蛟担任南京兵部尚书,督师江南军务后。

他这个掌中军都督事也只是有名无实而已,手底下虽然还有这么一些卫所兵,但是最近世道变了,这卫所兵不堪用了,真正的军队已经是变成了各种新军了。

就算是北方的边军,都已经是进行改革,大量装备枪炮,整编为新军了。

而在江南一地,新军也就是江南新军,那可是何腾蛟一手掌控的。

这好不容易等到何腾蛟在建平兵败身死,他就是联络了其他几人随便找了个罪名,杀了留守金陵的江南新军的副将,试图把那三千江南新军给夺过来,结果这副将虽然完蛋了,但是江南新军的其他几个指挥使也不是好惹的,当场就是率领士兵出走,跑到河南就不回来了。

这徐弘基在金陵城里还没有尝到掌控大权的滋味呢,就是被第二兵团给围了城,然后,然后就是投降了。

等伪乾贼军进城后,偌大的魏国公府自然也就是分分钟被抄没了,魏国公府虽然还在,但是这府邸却是已经成为王室别院,而魏国公府里的众多族人以及家仆瞬间就是分离四散。

对于那些旁支的族人和奴仆们,大乾救民军也不搭理,但是那些嫡系族人却是都被一股脑的抓了起来,和其他投降高官的家眷们一样,被监押了起来。

而这,还不算什么,让他郁闷的是,前些时候有人给他通风报信,说是他的长子徐胤爵竟然是主动投贼了,还在大乾周刊上以实名发表文章,痛骂他这个父亲和大明。

同时还摇身一变,直接变成了大乾男爵,被还授予了救民军陆军少校军衔!

这个竖子,竟然如此不忠不孝,自己当初果然没有看错此人,觉得他不识大体,继承不了大业。

当然了,他自然是不会知道,这会他的那长子,也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