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2章 紧急选拔(3 / 4)

加入书签

上海特设县的县令,全国独此一家的正四品县令,前途光明的很。

而国内的其他正四品官员,比如其他府的知府,同样也是正四品,但是能够和赵进比?

不可能的,哪怕是部分从三品乃至正三品的官员,其权势也是比不上赵进这一个上海县令啊。

江南道道员,别看只是一个正三品的道员,但是因为江南道的特殊性,其政治地位在国内诸多的省道封疆大吏了,那可是名列前三的存在!

也就是说,寻常省的巡抚,其实都是不如江南道道员的。

按照正常情况来看,陈文起也是快差不多升迁了,但是应该是直接掉入京畿,担任某一部侍郎的,而且还得是左侍郎这种,如果是右侍郎都算是贬低了他。

但是如今,他非但没能入阁,反而是被调到了辽西担任巡抚。

虽然品级也是升到了从二品,但是辽西省的巡抚能够和江南道道员相比?

不可能的事。

外人并不知道,陈文起之所以倒霉了,倒不是说他自身的问题,嗯,虽然他也有贪腐,不过这一点点经济问题并不在楚行放在眼里。

让楚行最为不满的是,偌大的一个江南道,为大乾提供过半财政收入的核心区域,贪腐的情况竟然如此严重,比江北道那边都是好不了多少,甚至贪污的数额还要更大一些,对比全国诸多省道,江南道的贪腐情况足以列入前三。

江南道下设的府县里,情况稍微好一些的只有上海县而已,其他的府县大多都是问题多多!

如此情况下,虽然陈文起本人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楚行却是认为,该员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从而忽视吏治。

或者说,陈文起其实也是看出来了问题,但是为了地方稳定,经济发展,他容忍或者是忽视了这些问题,从而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江南道出现这么大的篓子,如果不是陈文起本人的经济问题不算严重,而且其主政江南的时候,对江南道的经济发展也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那么楚行早就把他枪毙了。

如今把他弄到辽西省去担任巡抚,也算是一个惩罚了。

楚行还是希望他能够反省,认识到错误改正过来,毕竟如今在大乾政坛里,能够和陈文起这样擅长发展经济民生事务的高官实在是太少了。

至少把陈文起调走后,楚行一时半会的都不知道该让谁去担任江南道的道员。

这个职务太过重要了,在楚行的心中,这个职务的重要性,超过国内任何一省巡抚、道员,甚至比各部侍郎都要更重要一些。

其重要性,是和各部尚书相提并论的。

所以新任的道员,必须是资历深厚,能够镇得住江南道,同时也必须是擅长发展经济民生的官员。

楚行选来选去,最后是召见了褚文雄、冯文灿、刘必显三人紧急进京述职!

说是述职,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楚行这是为了挑选江南道的新任道员!

如果是普通高官,楚行通常是不会这么做的。

各省巡抚、直隶四道道员以及侍郎等职务,往往是吏部列出所有符合条件的人选,这份名单自然是非常庞大的,然后交给值房讨论,最后由值房值班大臣们选择三到五名作为候选人举荐给大王,同时各大臣还要详细说明举荐的理由,最后报告给楚行。

当然了,楚行选不选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为同时,军机处人事科也会根据楚行的要求,举荐若干人选,同时楚行自己心里头也会有几个人选。

最后楚行经过综合考虑后,会选择一人成为新的巡抚、道员或者是侍郎等职务。

也就是说,这里头有一个候选大名单、值房举荐、军机处举荐,然后大王决断的因素。

但是这一次,楚行却是直接把这三人召还回京述职,这是摆明了要亲自考验这三个人,然后从中决定江南道道员的人选。

至于这三个人里头,谁最终能够成为新任的江南道道员,那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至少,楚行自己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选择。

这三个人里,褚文雄历任商部企业司司长、松江府知府、现任浙江布政使,正三品。

冯文灿则是历任上海特设县首任县令,松江府知府,今年刚调任广东担任按察使,从三品。

而刘必显,则是历任军机处商科科长、杭州府知府、浙江布政使、福建巡抚,从二品。

这三个人,从明面来看,品级不一,其中的刘必显本来就是从二品的巡抚了,这如果调任江南道道员的话,这品级不升反降。

当然了,在大乾里,还有加衔制度,如果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