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74章 赵进的进行曲(1 / 4)

加入书签

如今两大石油公司被拆分为八家石油公司,这八家石油公司都是有石油牌照的。

而这些石油公司都是在搞大建设,开发油田、兴建炼油厂,陈建东想着,是不是没有利用自己和皇家石油公司和帝国石油的良好关系,然后搞一个挂靠名分,最后搞一个小型的炼油厂

哪怕是为此分出去一大部分利润他而已是很乐意的。

但是这个时候关系好也没用,如今的八大石油公司根本就不接受外来投资,也不和其他企业合作开发油田或者炼油,就算是挂靠也不行。

毕竟那都是钱,人家傻了才会往外送啊。

但是等到了六月份的时候,一份文件却是让陈建东看到了希望。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工商部出台了一份文件,将会单独放开石油加工的牌照,准许有实力的企业自由申请相关牌照。

当然了,最为重要的石油勘测、开采的牌照还是没有放开,放开的只是石油加工,说白了也就是石油提炼煤油的牌照。

这让陈建东看到了机会!

几乎是得知这个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就是制定了相关的投资计划,然后申请石油加工牌照,为了申请能够顺利通过。

西海贸易公司准备投入巨资成立西海石油公司,预计前期投资额就达到二十万元,而这只是第一期投资而已,后面还会有两期投资,三期投资加起来超过五十万巨资。

西海贸易公司有钱得很,虽然成立时间短暂,但是公司账户上躺着上百万的现金呢!

除了投资额度大外,西海贸易公司还打算把炼油厂设立在东部沿海地区,之所以没有放在西海贸易公司起家的西海一带,而是选择了东部沿海,那是处于诸多考虑。

第一就是考虑到帝国高层放开这石油加工牌照,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扩大炼油能力,然后供应国内市场,所以炼油厂如果还是放在巴库或者西丹岛上,人家商部能够批准才怪了,但是放在东部沿海的话,那么就主要供应本土市场为主,这自然是能够加分的。

第二,则是原油供应的问题,陈建东和皇家石油公司以及帝国石油公司商讨过后,这两家西海贸易公司的重要股东,都是希望把新炼油厂设立在东部沿海地区。

因为巴库油田是目前帝国最重要的油田,帝国相当重视,八大石油公司都在巴库或者库里设立了大型的炼油厂,等到八大石油公司在这一片地区的炼油厂布局完成后,该地区的炼油能力将会达到恐怖的一千五百万桶。

而巴库油田的产能就算是再大,也不可能无休止的增长啊。

反倒是南洋那边的潜力非常大,西丹岛上的油田处于刚开发,而且新油田不断传来好消息,产能预计会非常大,同时婆罗洲那边也是发现了油田。

综合考虑之后,西海贸易公司下属的西海炼油公司将会把第一座炼油厂设立在宁波,这也是为了避开松江府那边的好几个炼油厂的竞争。

当西海炼油公司的申请递交上去后,不用多久就是得到了商部的批准,正式获得了石油加工牌照。

当然了,获得牌照的不仅仅是西海炼油公司,实际上还有另外二十多家企业,这一次帝国高层基本上没有设立太多的限制,只要是把炼油厂设立在本土,总投资额大于二十万元的一律批准。

获得了牌照后,陈建东也是乘坐火车前往上海,因为西海炼油公司的总部将会设立在上海,以就近发展。

坐上火车前往上海的时候,陈建东有些忐忑,也有些不安,但但多的还是一种期待。

他们左家虽然当年搞纺织生意失败了,把家族搞个差点破产,但是做实业,尤其是搞大工业依旧是这个时代里一个成功商人的最大梦想。

至于搞贸易,这玩意虽然来钱快,但说实话上不了台面,而且抗风险能力太差。

这说的抗风险并不是指市场风险,而是官面上的风险。

华夏自古以来商人的地位都不怎么高,到了大乾其实也是差不多,别看很多大商人有钱的很,但如果他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人,那么社会地位并不会很高。

地位高的商人,其实他们的实际身份都不仅仅是商人,他们还会是士绅甚至贵族。

而哪怕是商人了,也会分一个高下。

以目前的帝国来说,能够制造财富,提供大量就业的实业家,毫无疑问是商人里最出风头的,这种企业家只要自己不犯傻,和帝国搞对抗,那么不管是帝国高层还是地方官员都很欢迎这些实业家呢。

但是除了实业家外,其他的就不怎么受待见了,比如说那些搞金融的人,名声非常的不好听,人们说他们只会搞投机,吸榨民众血汗钱,不劳而获,最关键最关键的是,这行业普遍利润高,从业人士拿着高薪高分红,让人们羡慕嫉妒恨的同时,这些搞证券、基金的提供不了几个工作岗位,甚至因为这些人都是聪明,一个个都是高学历,玩起合法避税来厉害的很,税部对这些人都是感到头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