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5章 大宋特种部队的提出(1 / 2)

加入书签

大宋初年,赵宋政权之下兵精将勇,将帅俱都能征善战,也都是狂热的战争贩子。

但自承风的火药改进秘方献上之后,朝廷中却出现了一股诡异的平静现象。

武将个个厉兵秣马,勤事操练,老老实实地待在大营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俱都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准备。

朝廷之上也是风平浪静,御史台一众谏官、言官仿佛都集体梦游,一改往日的积极,不再上蹿下跳,唯有三司三部这六个衙门最为忙碌。

北宋初年的行政制度和唐朝完全不同,原本掌管财政钱粮的户部也像兵部一样被架空得差不多,仅仅只负责发布政令和受理全国上贡,赋税等权力被三司分别瓜分。

宋初三司是盐铁、度支、户都,总领天下财富。

盐铁司,掌天下山泽之货,但凡有关开市、河渠、军器之事,以资邦国之用。

度支司,掌天下财赋之数,每岁均其有无,制其出入,以计邦国之用。

户都司,掌天下户口、税赋之籍,榷酒、工作、衣储之事,以供邦国之用。

从此也可以看出赵匡胤在北宋初年的治军和治政方略就是权力分化,就连宰相也是多达数人,分管一部,互相掣肘。

但是这种配置也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官员系统太过庞大,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负担也是很重的。

统一天下之后科举一开,冗官现象便难以避免。

文官治军事是赵光义这个大傻帽儿弄出来的西洋景,作为马上皇帝的赵匡胤断然不会做出这种自毁长城的事情来。

目前大宋上下,手中享有集权的只有他一人。

就如本次针对火药的秘密议事,参与的文官只有宰相范质和兵部、工部等军系部门的正副长官,其他宰相在明面上对此事一无所知。

当日承风回去之后,在家里实在憋得不行,整日不是去属衙应卯就是到工坊转悠,再有闲暇就是琢磨火药的二度开发。

目前在他看来,想要成本降到最低、量产达到最大,在最近的一场大战之中能够大规模使用的,就是雷火罐了。

这原本是北宋军中的火器,战场上是用来放火发光、释放毒烟的,就是用一个陶土罐子装入黑火药和毒药等密封,作战时点燃,用来恫吓对方骑兵的战马,让步兵中毒。

现在填充上改进过的火药,再掺入不规则的铁片,雷火罐也成了可以造成直接伤害的爆炸性火器。

最大的好处是成本低、易生产,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规模性杀伤武器。

按理说几位大佬将秘方带进宫去,赵匡胤应该立马召见自己才对,一连几日却迟迟不见动静。

今日自己却接到秘旨,被墨羽军秘密带进了宫里。

承风自信端详了一下四周,这明显是一间密室。因为以前赵匡胤骗他说这里没有外人时,从这里钻出来过人。

“贤弟久等了!”

正当承风一头雾水时,赵匡胤大步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

承风留神一看,这不就是当日自己誊写下来的火药秘方吗?

“皇兄,这秘方你不交给兵部和工部加紧生产,为何还在您手上?”承风疑惑地问道。

赵匡胤一脸严肃地盯着这张秘方,脸上的表情不知是喜是忧。

“贤弟,你可是给老夫出了个难题啊!”

赵匡胤苦笑着说道。

“此话从何说起啊?”承风愣了愣。

“那日几位将军将此事汇报给朕时,起初朕也是欣喜若狂。但是半个时辰后,朕时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了。”

赵匡胤苦着脸说道。

“此物的威力可谓冠绝古今,可以说是触之必死,可若目前让其现身于世,又该如何防御呢?”

承风听了之后,长出一口气。

还以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呢!原来是老赵钻了牛角尖啊......

作为一个军事长官,老赵无疑是合格的,未虑胜先虑败。

而发现一件新式武器便立即想找出制衡的方式,又是纯粹的帝王思想。

不过照承风看来,以目前的火药杀伤力,能防御的手段太多了。

首先无论是火药还是火器,对于天气条件的要求是绝对的。

以目前的军事科技水准造出来的火器,大雨之中就无法使用。

另外杀伤力巨大是针对目前的铠甲和单兵防御手段而言的,如果钻进水泥碉堡,或者立上防御攻城凿的盾墙,依照目前的火器还是无法突破防御。

“贤弟说的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