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1章 名校怎能没有校训(1 / 2)

加入书签

“贤弟啊,二院之事可是实施得越早越好,莫让老夫久等!老夫现下都有些迫不及待了,哇哈哈哈……”

老赵一脸兴奋地说道。

“臣遵旨!”承风拍胸脯答道,“还有一事,臣请陛下应允!”

“贤弟快讲!”赵匡胤笑眯眯的说道。

“臣以为,大宋政工教育学院既为培养军事人才、驯服降俘为主,难免也会有军士驻扎,建筑结构当以坚固耐用为先。故尔臣想,学院之建设当少用林木、多用宋泥与石材。房舍皆以坚石泥砖垒成,既无失火之危,又可深沟壁垒防止意志不坚定者逃逸,亦可防范有心之人窥探。除此之外,高城坚石更可象征我大宋军人的意志,坚若磐石、百世不朽……”

承风已经在脑海中想象出拉满铁丝网的监狱结构了。

不过显然用在这里不合适,毕竟里面的不光是俘虏降兵,还有大宋的精英指挥官们。

一众大将皆觉得承风此言颇为老成,连连承善。

水泥房屋的坚固众将军可是直接领教过的,当然没有什么疑问。

只有老赵这个深深了解承风的人精先是一楞,旋及翘起手指头指着他放声大笑:“好你个臭小子,愿你是要......好吧!朕既说了让你作主,岂有改口之理?依你所言便是!”

老赵不再自称老夫,那就代表这是站在大宋皇帝的角度上说出的话。

身为君王言出法随,君无戏言,这就算板上钉钉了。

当然了,他更看出承风是想借此机会,大规模地进行宋泥、还有那个什么混凝土和新式火药的试用,并随时修改为不同配比的秘方。

黑骑可是他的命根子,如果炸药不经试验便草草地武装全军,一旦出事老赵可不光是痛失一臂那么简单了。

承风更有把握老赵会同意,反正自己又不是借机牟利。

“大宋政工教育学院院正慕容承风请大宋皇帝陛下为学院赐院训!”

承风突然毕恭毕敬地跪下,一脸正事式地朝着老赵行礼道,“陛下的手书院训将世世代代挂在学院当中,在每一个毕业的大宋军人心中永世铭记!”

一所名垂千古的院校,怎可没有校训!

快显摆的赵匡胤一听大喜:“好,老夫原本还想让光义来着笔,既是贤弟开口,老夫便从你之意,取笔墨来!”

赵匡胤闭上双眼,提笔沉思。

宫人赶紧在一旁小心伺候着,大殿当中一时鸦雀无声。

猛然间,赵匡胤睁开双眼,提笔如神,龙飞凤舞地写下八个大字:“兵随以兴,权随以亡。”

承风望着纸上的八个字,有点摸不着头脑。

老赵这是啥意思?

他不明白不代表当殿的文官大将们不明白。

一时间,在场的文武齐齐下跪,对着赵匡胤三呼万岁!

赵匡胤这是借此明意与警醒。

当初自己是靠众军拥戴才黄袍加身,登上皇位,兵士的追随所向便是兴旺的基础。

而一旦迷恋于权欲,失去了军心,那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这不光是赵匡胤对自己的警醒,也是说于在场一众文武听的。

承风看不出太深的意思,也就勉强能读懂字面意思。

捧过赵匡胤手书后,承风又来到曹彬面前,深施一礼:“请祭酒大人为学院赐学训!”

“承风贤侄,陛下已经有院训在此,某就不必在画蛇添足了吧?”曹彬扶起承风,谦虚地说道。

“祭酒大人此言,下官不敢认同!”承风正色道,“学院之中除了俘虏便是我大宋军中的精英,无一不对我大宋皇帝和一众名将心生敬畏和景仰。如果我大宋各位百战名将能皆尽留墨于校中,以此来激励后进之人……”

承风这一席话听得一众军中大佬俱都红光满面,嘴里念念叨叨地不知在咕哝些啥话。

曹彬、高怀德这些比较内向的,只是慈祥欣慰地看着承风频频点头,目光中更不乏赞赏。

承风这几句话正好挠到了他们心底的痒处,就连赵叔叔身后的郑恩都忍不住一个劲地搓手,挤眉弄眼的感概:“可惜某的字差了点,不然,也给贤弟留几笔......”

娘咧!郑恩的话听得在场之人都眼前发黑,这货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连自己的名字都写着费劲,总不能给人家赠字光写下自己的大名吧?

“承风贤侄啊,你才思敏捷,又深受行伍之风的熏陶,不若由你构思,我等来执笔,岂不是更好?”

杨老将军抹着胡子,笑眯眯地说道。

众将听后连连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