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8章 惊世绝伦的大宋歌剧院(1 / 2)

加入书签

沉闷的夏日一如人们的盼望,终于过去。

尤其是在盼望中,时间总是过去得很快。

研究院每日都有新玩意儿产出,雷鸣和钟离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了。

对于这个年轻上官的神奇,他们已经麻木了。

比如现在,两人正傻愣愣地看着躺坐在一大堆冰块的包围中、对着周围工匠吆三喝四的承风,感觉自己好像不是这个时代的人。

“嗯,冰镇过的酸梅汤是解热降燥的佳品,老雷、老钟,你们不来点儿?”

承风躺坐在摇椅上,身边摆着四个盛满冰块的冰盆,身边还有一小盆冰,里面镇着两玻璃杯酸梅汤。

是的!

在老雷和老钟看来,无论是这么多的冰块还是那两个晶莹剔透的琉璃杯都是无比奢华的东西,为什么承风能如此悠闲外加心安理得地享受?

早知道现在赵匡胤都还只穿着亵衣,汗流浃背地窝在皇宫批奏折,哪有承风这样的排场?

古代没有冰箱,无法大量保存冰块,只能通过修建大型的冰窖,然后在冬天储存大量的冰块留待夏日消暑使用。

皇宫中有大型的冰窖,但是赵匡胤厉行节俭,根本不舍得用。除此之外就是一些生活比较奢靡的贵族家里有冰块储存。

自从承风在两人面前表演硝石制冰的神奇魔术后,两人一度不敢碰这些冬季常见的东西。

尤其是摇椅做出来之后,这位大人越来越像一个退休后的悠闲老干部,整日窝在冰爽的办公室不再出来了。

还有琉璃器……这么一大块完整清澈的琉璃杯子简直是稀世珍宝啊,就这么被人拿在手里往嘴里送酸梅汤喝,两人已经是忍了很久才慢慢接受了这种践踏珍宝的行为。

身为承风的心腹,他们二人当然知道这剧场是用来做什么的,这里的每一寸设计都有他们的参与。

而承风目即将要做的事要比拿绝世珍品喝酸梅汤更加败家。

秋天是个让人欣慰的季节,沉甸甸的谷穗都一个个低下了头,高粱穗子远远看去就像一片燃烧的火海,有谁不喜欢丰收呢?

昨天陛下还亲自去了城外的农田里看丰收景象,与耄耋老农谈笑甚欢。

目前的大宋灾年已过,可谓四海升平,也该过几年平安日子了。

就在这个几乎普天同庆的丰收季节里,汴京曾经大名鼎鼎的败家子慕容承风,准备把慕容皇族遗留下来的部分宝物拿出来拍卖,以筹备迎娶晋国长公主的聘礼和婚礼的靡费。

原本这几年慕容家就是靠着变卖祖宗遗物过日子的,现在好了,连最后的宝藏家底也要掏空了。

如果皇陵里的鲜卑先皇们地下有灵,一定会活活的再气死一回。

一百贯,一件清澈透明、做工精细的琉璃珍宝就卖一百贯,这和白送有区别吗?

据消息灵通者传来的消息说,慕容府的老管家已经回北方鲜卑老家住了好一阵子了,一是为了遵家主令捣腾宝贝,二是看不惯家主的败家做法,为了不至于气病干脆来了个眼不见为净。

听到这种消息的贵族世家们都备好了现钱和粮帛以及其他易于折算的财货,准备买一两件传奇宝贝呢。

两个月间,汴京城郊偷偷立起了一座宏伟华丽的建筑,使用的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建筑材料,据说陛下亲自赐名为宋泥。

这间建筑叫什么大宋歌剧院,听说是晋王殿下求了皇帝哥哥三天三夜才应下修建的,就是为了笼络晋王妃的娘俩符氏。

晋王妃符寿好雅乐、善歌舞、通曲赋,乃是与长公主齐名的大宋才女。

若不是长公主是最小的宠妹,大宋第一才女的名号应该落在符寿身上才是。

歌剧院周围也悄悄立起了很多怪模怪样的房子,没有飞檐斗拱,也没有雕廊画柱,就这么直上直下的两层带院,整整齐齐地围着京城的主要河流之畔,俨然一幅小城的样子。

听军方的人说,这是最新的住宅方式,用整体用青砖和宋泥修建,比汴京城的城墙还坚固。

郑恩和石守信够牛的了吧?

抡起铁锤愣是撼动不了这房子分毫!

再加上位置清幽,交通便利,已经吸引了无数人翘首以望。

按说舆论造势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就该起售了吧,却愣是迟迟不见发卖,甚至连东家是谁都无从得知。

层出不穷的传言和神秘已经吊足了无数的官宦人家的胃口,很多人都等着买呢,更有心急的去问看守。

谁知人家说这些房子卖不卖都说不定呢,东家要是一发疯再拆了都有可能。

哪路的东家这么财大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