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八回(上)(1 / 3)

加入书签

太后沉着声音说道:“娘要给你推荐的这个人选,也是先帝中意的人,先帝临走前曾说‘国有难,周亚夫可将兵’。这两年,老身观察着,这个周亚夫将细柳营治理的将是将,兵是兵,治军是有一套的,不愧是周勃老将军的儿子,娘看他,可堪大用,你觉得呢?”

皇帝挨着太后坐下,不住打量着眼前这个瞎老太太,忽然太后回过头来,盯着皇帝,仿佛一双瞎眼能将人刺穿似的,皇帝不禁打个寒噤。

只听太后说道:“皇帝这么看着老身,是要看看老身这双眼睛是不是真的瞎了,对吗?”

皇帝忙用微笑掩饰,“娘,您想到哪去了。”

太后冷哼道:“老身想到哪去了?老身想到皇帝的心坎里去了!皇帝不用怀疑,老身的这双眼睛千真万确是瞎了,但老身虽然瞎着,却把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比不瞎的人还看得清楚。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老身不用眼睛看,是用耳朵听,是用心眼去感受,只听声音,老身就知道这个人在想什么,有几斤几两,这比用眼睛看要可靠得多了!”

皇帝只得笑着回道:“是是是,娘说得对,娘的这双耳朵可比皇儿这双眼睛厉害啊,皇儿看不透的,娘都能听得透,娘的意见皇儿会好好考虑的,周亚夫嘛,的确有将兵的才能,皇儿还是要再听一听他的破敌之策才好定夺啊!”

说时,早饭已经摆上来了,太后不吃,起身说道:“将军们已经在宣室殿外等候了,今日皇帝得给他们吃下定心丸,天塌下来你得先顶住不是?皇儿不用害怕,大汉的天塌不下来,大汉的地也陷不下去,放开你的胆量,带领你的臣民们勇敢地去平叛吧!”

太后这几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坚定自信,皇帝听了大为感动,看着老太太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离开了,有是敬佩,有是感激,还有几分深受鼓舞。

吩咐秋来,“给朕更衣、梳洗,将早膳摆到宣室殿,朕要与众位将军一同用早膳!”

宣室殿外,众将军焦急等待。

忽见一溜内侍捧着食盒,次第入殿。俄而就见皇帝仪仗遥遥逶迤而来,皇帝一身甲胄,佩剑在身,威风凛凛走进殿内,秋来跟在后面宣道:“陛下有旨,请众位将军入殿一同用早膳。”

众将军鱼贯而入,依次席地而坐,面前都放了一张几案,上面放着几样膳食。

皇帝坐上龙椅,说道:“众位将军这么早就赶来宣室殿,想必都还没吃早饭吧,朕也没吃,今日朕就与各位将军在这里共用早膳,吃完了早膳,朕还想听听将军们有什么破敌妙策。”

众将军齐声道谢后,就稀里哗啦吃起来,武人吃饭也没有那些讲究,三下五除二便划拉完了,有人首先站出来说道:“陛下,末将早等不及了,末将就等陛下一声令下,杀他个吴王、楚王几只老乌龟片甲不留,叫他们知道造反是什么下场,哈哈哈!”

有人跟着附和,“好好好,王将军说得对,陛下下命令吧,杀他个奶奶的片甲不留!”

西汉景帝时,朝廷礼制不甚森严,武人说到兴起处,暴粗口是常有的事,景帝也是火爆的刚毅脾气,与这些武人在一起时,也有几分洒脱不羁,是以并不在乎这些礼仪小节。

这边有人嚷着让皇帝下命令血刃吴楚联军,那边善于谋略的将军便起来反对,“陛下,末将也有话说,末将不同意王将军的说法,如今吴楚七国三十万大军造反,筹谋良久,声势浩大,而我军主力尚在边关防守匈奴,目前朝廷可调用军对不足六万,敌众我寡,须想出万全之策方能取胜,光凭一膀子力气,逞匹夫之勇,难以胜敌,望陛下定夺!”

那边又有人叫嚷:“你说拿出万全之策,你倒拿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敌众我寡怎么了,战场上见分晓,干就完了!”

乱哄哄你一言我一语,吵得跟浆糊一样不可开交,皇帝冷眼旁观,眉头索得越来越紧,他深知,汉军得力干将大部分驻守边关,在朝廷留任的也不乏骁勇善战之辈,只是善于谋略者寥寥无几。

打仗,不是光靠勇敢就能取胜的。

皇帝脸色越来越凝重,慢慢将目光逡巡至周亚夫身上,但见他坐如罄钟,稳如泰山,神色从容,一言不发。

皇帝看着他道:“周将军,众位将军都发表了意见,你怎么一言不发?”

周亚夫这次豁然起来,作揖道:“陛下,末将退敌之策与众位将军不同,末将请求单独向陛下禀告!”

皇帝故作轻松笑道:“好嘛,周将军,果然与众不同,朕准你单独禀告!”

周亚夫道:“末将谢陛下。”

说毕,便随皇帝到里间说话。

余人皆在殿内等候,你言我语,争论不止。良久,忽见皇帝携周亚夫从里间出来站定了。

皇帝目光端肃,环视一周,朗声道:“众位将军,大敌当前,朕已决定,任命周亚夫为太尉,指挥全军平息吴楚七国叛乱。”

停顿了片刻,皇帝的目光又在殿内巡视一圈,语气凛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