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95 实力差距 (二合一)(1 / 3)

加入书签

“老子倒要看看,这群龟孙能在龟壳里面憋多久!”

望着前方异常激烈的攻城战争,忠国公石彪显得异常愤怒,他没有想到不花汗好歹堂堂一方霸主,结果却如此懦弱不堪,占据着绝对优势兵马却不敢出城迎战。

要知道石彪率领的五万西征军,不管是面对蒙古汗国也好,还是面对东察合台汗国跟关西七卫也罢,从始至终就没有过任何的兵力优势,始终是在以寡敌众。

哪怕曾经有过彰武伯杨信率领嘉峪关兵马驰援,可对方终究还肩负着守土职责,不可能与石亨会师一同西征。并且就目前局势之下,沈忆宸那边集中兵力挥师北伐,意味着不太可能有援军的带来。

大明西征军这几万人,死一个就少一个,石亨几乎是承担不起任何的无谓伤亡!

以寡敌众石亨不怕,哪怕对方兵马成倍于己方,他依然没有放在眼中。什么东察合台汗国,什么关西七卫,就算天圣汗也先率领的蒙古铁骑,对于石亨而言都是一群土鸡瓦狗,战场上干就完了。

可问题是如果对方不选择正面迎战,仅倚靠城池严防死守,这种方式将大幅度削弱大明将士悍勇带来的实力优势。毕竟放在古代,很多时候城墙就意味着坚不可摧,更为离谱的一点。

就是关西七卫这七座城池,还是由明朝工匠帮扶设计修筑的,结构跟防御力上面要远远优于蒙古人修筑的一些土城。

谁能想到当年帮助修建的城池,如今却成为大明自己的拦路虎,让石亨简直咬碎了牙齿痛恨无比!

“叔父,攻城一事急不得。”

都督同知石永兴看到石亨一副急躁的模样,于是开口劝说了一句。

石永兴是整个石氏家族里面,相对比较沉稳低调的一个后辈,在西征军里面还有个“智将”的美名。这次攻打赤斤蒙古卫城的所有器械,都是由石永兴在后方督造完成。

否则按照石亨的性格,他真有可能跟蒙古人一样,先不管不顾的强攻一轮再说。

不过哪怕有着攻城器械的辅助,赤斤蒙古卫城依旧屹立不倒,主要原因在于里面守城兵马太多,甚至要比攻城的西征军还多,能轻易打下来才是一件怪事。

关西七卫再弱,好歹也算得上正规军,至于东察合台汗国就不用多说,能跟帖木儿帝国掰手腕还隐约占据了上风,进攻不足守个城还是绰绰有余。

“酋首也先那厮撤军已经四个月,估计都跑到了漠南蒙古跟沈元辅交战,吾等却挡在赤斤蒙古卫城寸步不前,以后本公还如何向沈元辅交代,朝廷文武百官说不定还在背后嘲笑!”

忠国公石亨此刻确实是有些急了,之前一两年驻扎在嘉峪关内,还能说受制于蒙古汗国也先的大军。毕竟西征军将士再怎么悍勇,终究不是什么超人,几十万兵马说打就能打的?

现如今也先挥师东进回援,对手就只剩下东察合台汗国跟关西七卫,结果还是寸功未立。石亨自己有时候都遐想过,但凡担任大明内阁首辅的不是沈忆宸,换个人恐怕早就停止了对西征军的供给支持。

战争时间拖得越久,石亨就越敬佩沈忆宸的耐性跟气量,同时就越感到无以为报。只有尽快的拿下关西七卫,彻底打通整条河西走廊,才能向满朝文武证明沈元辅没有看错人,我石亨依旧是那个大明第一猛将!

“数个月前那场大战过后,东察合台汗国的不花汗,又征调了两三万兵马来到关西七卫,此刻赤斤蒙古卫城可谓是人满为患。”

“既然不花汗决定死守赤斤蒙古卫城,末将建议我军绕过这座城池,去攻打后方的沙洲卫或者安定卫。”

之前西征军跟东察合台汗国以及关西七卫的那场大战获胜,让包括石永兴在内的高层将领都飘了,基本上认定这群仆从军不堪一击,只要打造好攻城器械就能一路平推到哈密卫。

事实证明,不花汗还是有些手段的,那日当场斩杀安定卫首领思泰巴,直接震慑住了关西七卫,让其心各异的众人屈服于强权之下,间接整合了各方力量。

事到如今强攻很难打下赤斤蒙古卫城,就算最终拿下了,西征军的伤亡也会极其惨重。与其跟不花汗在这里死磕,还不如想办法绕过去攻打其他卫城,逼迫对方出城驰援。

说实话不花汗这种重兵死守的策略,整个西域境内也只有关西七卫能做到。原因就在于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个“一套”指的就是河套平原。

平坦的地势,肥沃的土地,再加上黄河灌溉之利,让粮食产量得到了很好的保证。河套平原足以支撑数万大军窝在城里面坚守,完全不用考虑什么粮草后勤因素,连顺势围点打援都做不到。

“绕过去没那么容易,赤斤蒙古卫这颗钉子不拔,那我们的补给线就永远处于鞑虏的攻击范围之内。另外攻打其他卫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