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9章 捷报入金陵,满城皆惊(1 / 2)

加入书签

三日后。 金陵城。 一名驿卒策马于城中主街,向行宫疾驰而去。 “云南大捷,武安侯妙计,剿灭大渝水师八十万,诛杀大渝皇帝李飞鸿,扬我大武国威!” 驿卒乃八百里加急,从云南一路奔袭至金陵,仅仅只用三天时间,不知道要跑死多少匹马。 火烧湘江一战,除少数漏网之鱼逃脱,几乎八十万水师被全歼,打得大渝元气大伤。 这一战若没有路远的谋划和胆识,绝对不可能完成。 周瑾瑜承认路远首功,才如此写的捷报。 金陵大街两侧的百姓闻言,皆是一愣,露出难以置信的目光。 大渝挥师八十万要攻打云南,云南危在旦夕的消息,金陵城的百姓几乎无不知晓。 即使有号称智囊的周瑾瑜率兵守城,胜算那也是微乎其微。 因为八十万对十万,就是拿人硬堆,也能攻克云南。 云南若被攻克,大渝军队便可长驱直入,武国就危险了。 金陵城的百姓,早在半月前,就开始人人自危。 但没有想到的是,在危局已定的时候,武安侯路远竟挺身而出,更令人意外的还是他居然打赢了。 那可是八十万人啊,武国就是把兵力都加起来,也没有那么多人,怎么说都没有半点胜算。 况且路远前去云南,连一个月都不到。 难道武安侯有仙法,吹口气,就灭了八十万大渝大军? 金陵城的百姓完全被震惊到了,没想到武安侯如此能打。 不多时,驿卒来到行宫门前。 驿卒单膝跪地,手托捷报,道:“云南大捷,大渝八十万水师,被全部歼灭!” 随即行宫侍卫接过捷报,匆匆向寝宫跑去。 之后由内宫太监拿着,交到了武皇萧绎的手中。 “咳咳……”萧绎坐在卧榻上,面色惨白如纸,不停地咳嗽。 朝中不少有头有脸的大臣,都站在卧榻前。 萧依然也在,他是来探望萧绎的,后面听闻有路远的消息便留下来想一起听听。 自路远离开金陵后,萧绎便病情加重。 已有六七日,萧绎不能上朝,一切公务都在寝殿批阅。 萧绎缓缓打开云南来的捷报,上面周瑾瑜的字迹工整简洁,又不失苍劲有力。 周瑾瑜将路远火攻的前后过程,完完全全清清楚楚地都写在了上面。 从路远设计火烧湘江,到如何演戏误导李飞鸿,然后是苏无极妙借北风,再到黄友德杀奸细、怒撞连舟,周循和田忌屠宰十万大渝将士。 此间情景,简直精妙绝伦,就算文字不做艺术加工,都能看得人神情激荡,热血沸腾。 看完之后,萧绎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容,“好,好啊,太精彩了,不愧是武安侯,诸爱卿请传阅一下。” 随即萧绎递给小太监,小太监交到大臣们手中。 大臣们开始传阅,萧绎继续道:“此次武安侯首功,苏无极,周瑾瑜,黄友德,周循,田忌几人次等功。” 首先看捷报的是苏友达,苏友达看过后顿时瞠目结舌,震惊无比,“这…这武安侯简直智多如妖啊,竟然能想出如此天衣无缝的计策,怪不得能破大渝八十万水师,这绝对不是凡人能想出来的。” 苏友达说完,龙兴和眼前一亮,忙拿了过去。 片刻后,龙兴和一拍大腿,“特奶奶的,爽!八十万水师又如何,还不是得败在我武国的手上?武安侯果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随后云南捷报,落到了重新被启用的,丞相路天明的手中。 萧绎取消了左右两相的制度,改为一个丞相,摆脱了帝王的制衡术,只求能办实事的人才。 如今路天明掌管六部,除特别重要的大事,必须萧绎点头,其他的路天明有权决定如何处理。 路天明看到此捷报,顿时欣慰一笑,心中暗道:这小兔崽子,真有两下子,颇有为父当年的风范。 “咳咳……”萧绎看着路天明,道:“路相国,武安侯现正在归来途中,你即刻吩咐礼部准备,以最高的仪式,迎接武安侯。” “是,老臣遵命!”路天明脸上噙笑,对萧绎拱了拱手。 随即,路天明转身离开。 与此同时。 萧依然满脸欣喜,捷报上路远非但没有大碍,还立了大功,在云南唱了一出大戏。 不多时。 萧依然回到公主府。 刚一回府,其他三女便都围了上来。 苏宝儿抱着小阿辰,李澜澜乖巧地期待着,尤梦则瞪着乌黑的大眼睛问道:“姐姐,夫君怎么样,有消息了吗,宫里消息灵通,应该不会不知道那边的情况吧。” “自然。”萧依然脸上噙笑,喝了一口茶,“此次夫君在云南不但毫发无损,还灭了大渝八十万水师,真是大快人心。” 萧依然说到这里,苏宝儿轻轻碰了她一下,想让她打住。 可是萧依然太过激动,满心都是路远,忘了她身边还坐着个大渝公主。 萧依然没有在意,继续说道:“不仅如此,夫君还斩杀了大渝国皇帝,此后大渝算是完了,连我武国都不及。” 李澜澜忽然站起身,眼眶通红,眸中布满血丝,她紧捂着嘴,眼中尽是惊恐之色。 “他……他骗我。” 随即李澜澜跑出前厅,向卧房而去。 萧依然愣了愣,这才反应过来,“本公主是不是说错话了?” 苏宝儿眉头紧蹙,“公主没有说错话,只是不该在她面前说,大渝皇帝怎么说也是她的父皇,此事应该让夫君亲口与她说明缘由。” “她是深爱夫君的,但也更爱他父皇,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他们之间互相残杀,只可惜两国之间不可能永久和平,两军交战夫君也不可能手下留情,还真是两难啊。” 说着,苏宝儿叹了口气,离开了前厅。 “莫名其妙。”尤梦双手环胸,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