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0章 这次,我看他怎么翻身(1 / 2)

加入书签

路远拿上一包盐,回到公主府。 他将羊肉放到容器中,然后放入食盐和调料,再等待片刻即可。 正当这时。 萧策带着护卫,匆匆赶来。 路远抬头瞥了一眼萧策,“来了,先坐吧,莲儿给陛下倒茶。” “不用了。”萧策摆了摆手,愁眉苦脸地坐了下来,“出大事了,朕还哪有心情喝茶。” 路远弄完手上的工作,走回前厅,坐到萧策旁边,“什么大事,不就是食盐涨价,李家在背后捣鬼吗。” 萧策愣了愣,看着路远:“这你怎么知道的?” 路远摸了摸鼻子,淡然一笑,说道:“方才我去买盐发现的,至于谁在背后捣鬼,那还不是一猜就知道,看来你弄那个纨绔在李家还挺重要的。” 萧策点点头。 顿了顿。 他沉吟道:“你知的只是其一,还有其二。那李家还以此威胁朕,让朕封他们一个王,然后还要把林姑娘让出去,他们才肯把盐价降下来,简直岂有此理,气死朕了。” 闻言路远瞠目结舌,李家是怎么敢的,连皇上都威胁。 不过倒也是,人家手中的食盐,是国之命脉,自然有威胁的资本。 路远嘬了口茶,不紧不慢,道:“这李家,比那王、陈两家可猛多了,还好他们不和,否则真挺难办的。” 萧策看着他,焦急道:“你别扯没用的,赶快把你的盐推出来,挽救一下局面,天下百姓若都吃不到盐,那是会出大问题的。” 路远胸有成竹,没用丝毫惊慌,“我知道了,商战我有经验,你安坐在龙椅上搞好政局,其他都交给我来处理,一个小小李家不足挂齿。” 萧策点点头,答应一声。 随后萧策又望向路远,说道:“对了,还有一个好消息,北汉那边已同意停战议和,明年初春就能重返京都了。” 路远喝了口茶,“好事是好事,不过北方战乱已久,伤了元气,想要恢复到之前的面貌,恐怕又得废些脑子了,陛下可要做好准备。” 萧策:“朕早就准备好了,这是皇兄的毕生所愿。” 路远点点头,随即他一指外面,“今日府上要烤全羊,你中午别回去了,留下来吃吧。” 萧策摇头,“不了,还有许多政务,朕还没有处理,就先走了。” 说完,萧策摇着扇子,离开了公主府。 与此同时。 李府,前厅。 李家家主李谦,正坐在那里,双脚插在木桶里面,他身后两个俏丽的年轻女子衣着暴露,为他捏肩捶背。 他身侧,还有一个低胸襦裙的漂亮丫鬟,胸前的千堆雪若隐若现,丫鬟手上还托着个纯金钵盂,金光璀璨。 李谦身体臃肿肥胖,穿着黄色大褂,一张大方脸上尽是络腮胡。 李谦喝了口水,漱了漱喉咙,哇一口吐在钵盂里,随后他擦干嘴角,揽过丫鬟的小蛮腰,就把脸埋到丫鬟胸口,使劲儿吸了两口。 就在这时,李府管家走了进来。 他对李谦拱了拱手,说道:“老爷,您交代的事,小的都办好了,盐价在继续上涨,很快除了上层人物,没人吃得起盐。” 李谦眯着眼睛,咧嘴一笑,“不错,干得不错,这次我看皇帝小儿,如何翻身,只能答应咱们的请求,否则…哼!” 李谦将茶杯拍到桌案上,说道:“我们李家,也不是好惹的,虽然他伤了我一个狗都不如的庶出幼子,但那也是我的儿子,岂能容别人欺负?我李家富可敌国,买下那龙椅都不成问题!” 管家笑容满面,连忙点点头:“是是是,以我李家的财力,当然不成问题。不过皇上倒是没什么,主要是摄政王,不得不防啊老爷。” 李谦冷哼一声,怒道:“防个鸟,皇上我都不放在眼里,他摄政王算个什么东西,之前王、陈那两家是蠢货,才被狗日的摄政王搞得团团转,这次只要摄政王站出来,我就搞死他!” 管家心头一颤,连忙说道:“老爷别动气啊,我这就是好心提个醒,那摄政王再牛,也没有老爷您牛啊,老爷您坐拥天下盐矿,还有天下最好的制盐之术。那盐是什么呀,是武国的命脉。” 李谦笑容绽开,露出两颗大金牙:“就你小子会说话,赏。” 随即,李谦扔过去一根大金条。 管家立刻喜笑颜开,捡起金条,恭恭敬敬地向李谦道谢:“多谢老爷,多谢老爷!” 李谦摆了摆手,“快滚吧,别耽搁老爷我的好事。” “是是,小人告退。”管家说着,连忙退了出去。 与此同时。 路远命小武和曹山带人,去市场上采购回来好几车廉价的糙盐,这种糙盐没经历过加工,杂质多,粒大,有的甚至可能有毒。 平常老百姓宁可不吃盐,都不会买它。 民间还流传一句话,宁食观土,不吃糙盐。 因为吃观音土能饱腹,短时间不会死,而吃糙盐,可能马上就会死。 没有市场,就会非常廉价,一两银子就能买一斤左右。 相比市面上以疯涨到将近三十两一斤的细盐,就是白菜价。 小武和曹山,还有几个护卫军,听从路远的命令,将这些糙盐,全部放到了工坊之中。 这工坊的大门,已经半个月没有开过。 如果不是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路远轻易都不会来此地,搞什么发明。 在府上的人看来,工坊是驸马爷的宝地。 不管发生任何事情,只要往工坊一跑,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别看现在这些糙盐因为杂质过多,产生毒素,不能让人直接食用。 但经过深度加工和提炼,路远就能弄出比李家更好的细盐,而且成本低效率高,方方面面都比李家的盐高上一筹。 待他准备好一切工具和材料之后,将其他所有人,从工坊赶了出去,只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