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5章新酒瑶池(2 / 2)

加入书签

生,比老奴还要矮一个头呢。”

杨重大失所望,满脸苦涩,在心中叹息。

【大哥,看来你我二人,果真是没有半点骨血留在这世上了。】

杨来福看他脸色不对,疑心他是杨家故人,几次想要坦白,最终还是忍住了。

既然主人希望少主一生平平安安,远离权贵之争,便是故人,不认也罢。

第二天起,杨明就发现杨重跟变了个人似的。

喝酒喝得更凶了,成天烂醉如泥,对护卫队几乎撒手不管。

但好在经过两个月的教导,护卫队已经初具雏形,有张谷管理,那帮流寇很快就融入了进去,也不需要杨重再费心了。

杨明倒也没放在心上。

万源为了卖酒,亲自跟船去了白国。

这正是他占领市场的大好时机



第四间酒坊刚刚建成,他就从原来的酒坊拨了一批人手,专门负责酿造米酒,取名瑶池。

抄了李白的诗句打广告。

瑶池米酒遗凡香,留得万代享酒芬。

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后,这句诗成为了平江府争相传唱的佳句。

杨明还一时兴起,搞了个促销活动。

瑶池米酒原价一百五十文,促销价九十九文,恰好比蓬莱春低了一文钱。

相比较六百五十文一斤的杜康酒,售价如此亲民,口感又比蓬莱春要好得多的瑶池米酒,成了平头百姓的心头好。

瑶池米酒的成本也很低廉,三斤粮就能出一斤酒,醪糟还可以混在里头卖,算起来一斤成本不到五十文。

一时之间,以蓬莱春为代表的米酒销路惨淡。

城中酒坊急得团团转,万源不又在城里,群龙无首,面对杨明的打压,束手无策。

不仅如此,因为酒水卖不出去,酒坊便逐渐停工,原料消耗减少,粮食卖不出去,粮商们也开始着急了。

酒坊越做越大,从明州和番禺买粮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杨明当即设宴邀请了城里的四大粮商到石记酒楼一聚。

他想趁这个机会瓦解万源和粮商对他的封锁,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