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跟着祁总,每个娃都能发家致富(1 / 3)

加入书签

五月中旬,肖珩就开始着装考究、妆容精致的跑起了通告,他这一忙起来,祁蔓就闲下来了。每天虽然还是要去上班工作,但基本都会遵照朝九晚五的原则,周末也都是双休。

一进五月,三个孩子也都开始上课,肖四姑给小苗报了不少课程,潼潼和宁家的任务也不轻,每周三个孩子都得去足五天培训机构。

回家还有课外补充,三个家教轮流给三个孩子补语言、基础文化和乐器。其他时间也不能闲着,还得学种蔬菜粮食,去户外探险,练习游泳骑射,等其他各种运动。在这样的学习强度下,三个孩子每天沾着枕头就能睡着,还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和无聊。

与肖珩的沉浸式陪伴不同,祁蔓是带头享乐型,每天都是她主动提出带孩子们出去玩儿,去哪儿玩儿,玩什么。

虽然在教育上,她也继承了母亲的高要求,但也会充分尊重孩子自身的想法。想去哪儿都能去,想玩什么都能玩,只要不危及生命安全,她都支持孩子们去体验。

五月的天气一天热过一天,早上六点正院里的孩子们就都起来了,趁着太阳还不是很晒,他们得把肖珩种的那些菜浇上水,然后把成熟的蔬果摘下来,他们的早餐就吃这个,多余的还可以卖给厨房,花蜜姐姐会按有机菜的价格收购。

在祁蔓高效的启发下,三个孩子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经营意识,肖珩留下的几块菜地他们都伺候的很精心,瓜果生长情况良好,孩子们的钱包慢慢丰盈,去农场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他们要学习更先进的技术,种植更有营养更值钱的蔬菜,然后把有机菜事业规模壮大,赚更多的钱。

鲤鱼胡同的房子不算很大,但也没有很多精巧的摆设,能用来种菜的地方真真不少。花园里绕着池边的枸杞丛就种了不少绿叶菜,后照楼前也开辟出一块不小的地方用来种爬藤类蔬菜,前面还种了些西红柿和辣椒。

肖珩在家里养伤每天都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后照院里几个丫头今年想养些花草,他就在后照楼前开了块新地用来种菜。正院挨着北房的两个角院也被他利用了起来,东边种了几颗百香果,和柠檬树,西边则是沿着墙壁搭了几个竹架,上面稀疏的爬着几根丝瓜藤。

孩子们已经能熟练的把浇水器扔到小河流里汲水浇菜,小苗力气大腿脚快,他负责拎着水泵沿着水流移动,宁家则是在菜地里不停喷洒。至于正院里的两处,那就留给最小的潼潼了,她负责用花洒去卫生间接水去浇灌。

干完农活,早饭时间就到了,三个孩子太阳底下忙了一圈都是满头大汗,一回来就冲到卫生间去冲澡,然后开始洗换下来的衣服。天气渐暖,衣服轻薄,水温也刚好,这时候正适合锻炼洗衣服,身上溅湿了也不用担心感冒。

为了督促孩子们提升生活自理能力,祁蔓给的福利待遇也不少,洗衣服、打扫房间、收拾床铺等等生活琐事,都有工资领,虽然每项工作工资都不高,但综合下来也有不少,孩子们被祁蔓的原始财富积累论激励着,每天都在很积极的打理着自己的生活。

祁蔓照样是要睡到七点的,看几个孩子都收拾得差不多了,下一周的讨论会就在吃早饭前开始了。肖珩最近都在忙演唱会的排练、巡演,现在演唱会行程已经排到南方城市,至少得到月底巡演结束肖珩才能回来。那也就代表着,接下来的十天时间不管祁蔓怎么造,他也干预不了。

肖珩倒不是觉得祁蔓的教育方式不科学,可作为孩子家长来说,多少有点残暴。

毕竟才几岁大的孩子,别人家都还抱在怀里宠着哄着喂吃又喂喝,她呢,恨不得当成个成年劳工压榨,关键这孩子们也傻,都不知道叫苦叫累,搞得他每次提点意见就跟搞破坏似的。

祁蔓就不喜欢肖珩念叨,她也没怎么压榨啊,每天都动静结合,劳逸有度,不知道多健康。

走在去餐厅的路上,祁蔓就安排开了,说“明天周六,我们晚上就出发,带你们去山上玩滑翔怎么样?”

潼潼问“什么是滑翔?”

祁蔓笑说“就是在天上飞,有个大伞把你带着飞到天上,在空中自由的漫步。都想不想去?”

三个孩子齐声应道“想!”

达琳来中国也有半个多月了,中间也跟着肖珩他们绕着小半个中国转了一圈,但演唱会的行程很密,即便逛了七八个城市,达琳也没觉得玩到了什么。因此,前两天她就回来了。她也是运动全才,吃早饭的时候听几个孩子说要去玩滑翔,她也举手加入。

在祁蔓家住的这段时间打破了她很多关于中国式家庭的刻板印象,这里的孩子其实也不是只会上课考试,他们也有非常丰富的户外活动,父母也会经常陪着孩子去做些很有趣的事,比如种菜养鸭子。她从来不知道,在农场之外的地方,还会有人让孩子在家里养鸭子。

这都是受韩钦影响,他在自己院子里养了两只鸡,每天放学都要抱它们去花园里的菜地里玩耍,顺便啄啄菜里的虫子。

宁家看着喜欢啊,每天都跟在后面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