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八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2 / 3)

加入书签

这一场抗美援朝为什么主席不选择**呢?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打仗的确是厉害,但是大局观不强。最主要的其实还是**此人关键时刻容易掉链子!

还记得辽沈战役,在攻打锦州关闭东北门户的极关键一役,也是**有史以来少有的,占尽优势,十拿九稳的必胜之战,**却没有看到这一战对整个战略格局的深远影响。

当国民党廖绕湘率部进占彰武后,他居然前怕狼后怕虎的在打以不打之间犹豫不决,甚至信心动摇到上书中央要求撤打锦州回打长春,差点就让辽沈战役泡汤!!!

要知道当时在东北,**那可是一言九鼎的“封疆大吏”,除了还真没其他人能指挥他。幸亏的英明果断,强令**必须坚决地执行中央的战略决策,才有后来的一系列的胜利和成功。

由此更可见**缺乏一个军事统帅所应具备的战略眼光和预见性。他甚至缺乏彭德怀,彭大将军那种面对强敌敢于横刀立马的勇猛气概。

当中央在讨论是否出兵朝鲜,抗美援朝的时刻,本来由他指挥首次出国作战那是理所当然,再合适不过的事了,但他过分的强调出兵的困难和美国的强大,用各

种各样的,

堂而黄之的理由来反对出兵,

掩饰他内心的胆怯畏战。

在当时美国的强大那是明摆着的事实,但还没强大到把他吓破胆的时候,可是他偏偏就被吓破胆了。所以只能用一个十分牵强而又无奈的理由:他有病,来为他掩饰。

主席不选**是有理由的,而且理由非常的充分,选择彭大将军更是有理由的。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也只有彭大将军这样的性格才适合这样的战争,才能站稳!因为这场战争首先需要的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势,诸位将军中,谁还有彭大将军这种敢于横刀立马的气势?没有,或者说有也很少,至少主席没有发现。

实际上主席原本和总理和朱老总讨论的时候还有一个人选他们觉得挺合适,但是后来才放弃了,那就是王明宇。实际上王明宇能够成为抗日名将自然不是吹嘘出来的,那些数据即便是当时国民政府有吹嘘的成分在里面,但是那些辉煌的战绩有很多并不是能够吹嘘出来的。

简而言之,关于国民政府报道王明宇的消息有至少三分之二以上是真实的,这个在国民政府还是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有些时候压根就不需要在去过多的渲染了,王明宇有时候创造的成绩甚至比他们吹嘘的还要好。

就好像当时刺杀了朝香宫鸠彦王的时候,国民政府就算是吹嘘也不敢这么吹啊!但是王明宇就是这么的完成了这个任务,所以很多的事情让很多人都是跌破了眼镜。可是最为郁闷的是,王明宇在国民政府那边的威望的确是高,在民间的威望也是高。但是在**军队系统中的威望太低了。

可以说这一次参加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的人,哪一个的威望不比他高?要说起来这算是一个奇怪的现象。王明宇在高层中的威望高,但是资历却很不足。很多人虽然认为王明宇不错,但是让王明宇去指挥那么多的**高级将领那是有些吃力的。

心不齐这场仗怎么打?主席他们觉得这一次的战斗是绝对不容有失的,否则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再有这样的一个好机会去立威?当然如果能够不打的话,实际上主席也不想打,谁没事想打仗?

王明宇当时在国民政府期间可是和朱老总平齐的将领,都是国民革命军的上将,都是集团军的总司令!但是因为**的胜利,使得这个国民革命军的上将,反而成为了一种累赘一般的东西,很多狂热的人都觉得如果这样的人当他们的首长,是不是可靠?

主席觉得,王明宇只有一步步的晋升才是正理,到时候他的军功有了,他的资历也有了。那个时候就算是给他再大的官他也担当的起。但是现在他还是有些稚嫩,至少在别人的眼中,王明宇还不能领袖群伦!

彭德怀接到的命令是即日起赶赴朝鲜。

朝鲜人民军最高指挥部,金日成眉头都快拧成个川了。原因就是中苏之间的谈判结果并没有得到任何的公布,而且中国的国家总理已经回到了北京,实际上金日成在这段期间已经不止一次的请求主席出兵,但是主席明知道自己肯定是要出兵的,但是就是不松口。这也是警

告金日成,

不要有奶便是娘!

不过在中国的志愿军出发之前,

那是肯定要告之金日成的,否则到时候怎么交接?而且这一次彭德怀将军过去就是要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是主席为什么迟迟不告诉金日成的原因,统帅只能有一个。

金日成可以名义上不服从中国的指挥,但是实际上一旦双方意见相左的情况下,朝鲜必须要服从中国的安排,否则主席一怒之下,金日成是绝对承受不了的。

主席的电报很快的发到了金日成的这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