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章(1 / 3)

加入书签

这要真是15岁的杨嘉大概会立刻炸毛,因为她记得自己青春期有段时间就是这么“惹不得”。

但内核心理年龄早已成年的杨嘉当然已经不会再那么情绪化,其实杨爸就和那种喜欢犯抽逗人,再专门看人反应的人是一样一样的,你只要不搭理,他自然会觉得无趣。

这会儿杨嘉没像以前那样一戳就毛,而是直接跳过杨爸爸的话茬。

“我还没来得及买菜,你先自己喝点水,我去买把小青菜和面条回来?”

问是这么问,但杨嘉已经进去拿钱准备出去买菜了,没办法,现在的杨爸还没有进化成之后那个会做饭的2.0杨爸,目前杨爸最擅长的唯一厨艺就是煮面。

基本只要是面,他就不会失手,而且煮出来的汤底鲜香浓郁,面条劲而不坨。

与之相对的是他除了面条以外的厨艺,那叫一个神奇,要不是就是完全没有盐,要不就是一道菜能给两道盐。

煎个鱼吧,最后绝对是看不出鱼的形状了,会变成一大盘鱼肉和鱼刺混合的焦苏渣渣,就连用杨妈妈已经处理好了的食材煨汤,他也能煨得清汤寡水。

后来杨嘉专门注意了下她老爸是怎么做饭的,这才发现杨爸做饭喜欢跑神,一跑神不就会忘记自己到底给没给盐嘛。

煎鱼呢,是因为他拿不准火候和时间,铁锅煎鱼还是需要一点技术的,把握不好,鱼就会特别容易粘锅,鱼一粘锅他又会立马拿铲子去铲,再加上他拿不准里边的鱼肉到底熟没熟。

用他的话说就是外边的鱼肉已经焦了,但里边怎么看着还有水的样子。-_-||

所以索性全部斩碎,吃半焦的鱼肉渣渣,也亏这道菜只要盐给对,味道还是不错的。

至于煨汤,则是因为杨爸神奇的养生概念,他做菜不喜欢放太多种调料,像汤品在他看来是很有营养的东西,那就尽量要喝得原汁原味一点,除了基本的去腥和盐,他什么都不喜欢放。

所以之后只要是煨汤,杨嘉都得自己再加一道料,添点酱油生抽、玉米枸杞小青豆什么的。

杨嘉一边拿着杨妈妈的钱包,一边拎着烧水壶到外边灶台接水,一看到她爸她就想起来了,他们家两位大人的臭毛病——不喜欢喝水。

没错,别说每天八杯水了,杨父和杨母都是那种完全没有喝水习惯的人,其中杨妈妈稍微好一点,她是感觉渴了就会喝水,只是服装厂大部分时候都挺忙,一忙起来经常会忘记。

而杨爸就厉害了,他是只有渴到不行了才会喝水,甚至有时候嘴巴都干到冒白沫沫了他还能不喝水。

杨嘉不知道这到底是他对自己身体机能的状态太迟钝,还是忍耐身体的轻微不适已经成了他们那辈很多人的习惯性常态。

似乎只要身体不难受到一定地步,他好像就感觉不到一样。

包括生病也是这样,之前杨爸得胃病的时候,其实已经不舒服了挺长一段时间。

还是到后来,痛感越来越强烈,杨妈妈担心,半强制拎他去检查他才去的,结果一查,胃溃疡已经快要胃穿孔了。

后来看到检查单的杨嘉:“……”

就因不喝水这事,两人都遭过教训,杨妈是结石,杨爸是胃病和之后的肿瘤。

当然杨爸的胃病和肿瘤不只是不喝水,还有身体机能、细胞基因这些东西,但除此之外,他的生活习惯绝对能算做帮凶。

“呵~”杨嘉想起这事,嘴角一掀就要冷哼,说起这个她心里就有点搓火。

杨爸,总体而言是一个在工作上非常细心却在生活上极其懒且怕麻烦的人,这表现在只要他自己一个人吃饭,经常就会胡乱对付着吃东西。

这似乎也是他们那代人的通病,杨嘉工作后经常也没时间做饭,但她好歹能点外卖,平常也舍得炒个小炒什么的。

杨爸这代人就不一样了,除了在家买菜做饭和摆酒,他们基本是不愿花一分钱在外边餐馆的,甚至只要伴侣孩子没跟着一起吃,他有时候就几个馒头包子,或者直接不吃就混过去了。

在他们的观念里,这样方便,省事,还少花钱。

当然,如果是馒头包子,偶尔吃吃挺不错,好歹是主食,但杨爸还有个喜欢吃的东西,糍粑,糍粑偶尔吃几回也不错,但架不住杨爸能经常拿它当饭吃啊。

用他的话说,糍粑比馒头更有味,还经放,不用临时专门出去买,也不用看新不新鲜,直接泡水里就行,饿了,煎两块就能饱肚子,再方便不过。

那可不饱肚子嘛,重油重糖,糯米又不易消化,再加上杨爸本身不喜欢喝水,还非常喜欢吃辣。

说起来,他们一家人都属于口味偏重的那类,不是重盐,而是重辣,很多菜不给点辣就觉得像是没味儿似的,曾经杨嘉以为她是他们家最爱吃辣的,后来发现杨爸才是。

“嘉嘉,你这放假在家休息,又是在翻腾什么东西?你妈刚收拾好的屋子,昨天才拖的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