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十二章(1 / 2)

加入书签

杨嘉的老家在蒲镇,一个距离湖城不远的小城市,从湖城的家中到那边,统共只需要一个上午的时间。

路程着实算不上长,但几次转车还是挺麻烦的,比如从蒲镇火车站到他们爷爷奶奶家的小县城,就是要坐公交之后再搭私人小巴,小时候杨嘉不知道在这辆私人小巴上晕车晕了多少回,次次吐得是晕头转向。

幸而现在已经好了许多,虽然那股车厢味儿夹杂着浓重的汽油味还是让她觉得不适,但好歹没有那种胃里直往上翻的感觉了。

正逢过年春运之际,各地火车站交通枢纽均是人口暴增,私人小巴上的空间本就不大,现在麻麻溜溜的接了一车人,挤到前面的外凸发动机盖上都堆满了行李。

刚才的公交车上虽然也很挤,但那好歹还有把手能握,现在杨嘉就只能艰难地掌住一处椅背充当扶手。

然后忽的,一股烟味飘进了她的鼻子。

杨嘉:“……”

这谁啊?这里空间这么小又这么密闭,满满一车厢的乘客都挤成这样了,这人居然还能在车上点火抽烟?!

“哎,车厢里不要抽烟啊!”

这时旁边一位大婶嚷起来了,因为空气混杂的原因,车上每隔一个车窗都会开个小口子以供通风,刚才那抽烟的人抽下的烟灰有零星几点被风刮到了其他乘客身上。

“就是,你看看这里人有多少,就这么一段路你都忍不住?!”

周围七嘴八舌也开始说了起来。

那男人看起来也有点小慌张,给人嗯感觉像是刚才根本没过脑,顺手就点燃了一根烟。

这时候收费员也走了过来,喊他先把烟头丢地上完全踩灭再扔,本来春节时候就是容易消防失火的时候。

一到小巴车上,乡音味就浓了,到处都是一样的腔调口音,只是蒲镇话杨嘉现在听是听得懂,但已经有点不会说了。

小巴之后坐的便是麻木车,其实也就是安装了小发动机的三轮车,裹上防水防雨的棚子,在各地街道和县城之间来回跑动,运送出城回乡的人们。

之所以叫麻木,也是因为这种小发动机一开动起来,就一直会不停小幅度颤动,颠的人腿麻脚麻,杨嘉是好久没坐过这个了。

其实如果有的人家老家在山上,还会有一些专门走山路的摩托车,很小的时候,爷奶家没搬到街上,杨嘉有一回和杨妈走亲戚时就坐过,说实话,真的很刺激!

有种现实版过山车的感觉,尤其下坡坐摩托车的时候,那种速度感觉比其他车都要快很多。

只不过现在住在山上的人家基本快没有了,毕竟街上才方便,设施也比较齐全,摩托车也都渐渐换成了小汽车。

杨嘉和欣欣、晨晨这几个小孩一进屋,首先就是喊人,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全都喊过一圈热闹热闹后,再各回各屋放自己的行李。

杨嘉爷奶家的房子是千禧年时候搭起的一栋独楼自建房,总共两层加一个大阳台,整个楼房虽然能供人休息睡觉的房间也不少,但因为过年家里人实在太多,很多都是拼在一块儿睡的。

就比如杨嘉,她就一直睡在后边爷奶屋子里的小床上,这样就不用单独再占一间房了。

何况杨嘉也不习惯和别人睡一张床,这种单人床就挺好的。

到了爷爷奶奶家,那就真是没什么好玩的了。

现在杨嘉每天的娱乐也就是和大伙聊聊天,当然还有的就是电视,只不过现在电视也已经在走下坡路。

杨嘉记得她读小学的时候,各种类型的电视剧、偶像剧、海外剧才是真的精彩,不过比起后头那些成风的流水线劣质电视剧,这年头的剧还是很有几部能看的。

比如这一次因为临到假期开始重播的甄嬛传。

几个阿姨都喜欢看这个,杨嘉偶尔也会瞄两眼,这部剧可真是前前后后被大众们看了好多年,谁能知道十几年过去,以后的观众们还能抱着这部剧翻来覆去的刷呢。

春节之前的这几天,杨嘉和其他几个小孩还算是过得比较轻松的,一天下来也只需要拖拖地,擦擦桌子。

大人们这时候可就受累了,采购的、备年货的、备菜品的、各个方面都忙碌了起来,幸而爷爷奶奶家中子女多,每个人忙一点,事情显得也就没有那么多了。

每到这个时候,杨妈和四叔、五叔、六叔都是家里掌勺的大厨,为了一大家子人的年夜饭,备菜、洗菜、做菜都需要做好整整三桌的分量。

除夕的前两天,六叔就开着自己的小摩托去镇上买了成串的鞭炮和四、五摞响炮,杨妈则是和六叔一起剁肉馅,准备猪脚和牛羊一类荤肉菜品的工作。

杨嘉这次回乡下没有带上什么作业,因为她的作业已经快做完了,只还剩下两张数学卷子和八篇作文。

这次寒假他们班的语文作业就是抄古诗词和所有要背的课文,一本《新课程训练》,外加十张卷子。

其中抄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