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章 裹儿不救了?(1 / 2)

加入书签

朝阳初升,晨雾袅袅。

八里坡军寨一间不起眼的小屋子里,杨寻盘膝坐在床上,抬头看着对面的三宝。

“嗐,没有消息,你倒是与我说说,到底给李裹儿那丫头施了什么咒,她怎么就瞧上你了,小小年纪的眼神儿不好啊是咋的。”三宝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她自己也就十八九岁,也好意思说人家小小年纪。

杨寻懒得搭理她,没有消息你来做什么,真是闲的。自顾自下来打水洗漱,就当没人一样。

“有事,接庐陵王回京的队伍到了,赵旅帅叫你去议事厅呢。都在商量大事,也不知叫你去干啥,不过话说你长得虽然不咋地,总归比这里其他粗汉子清秀些,莫不是他有什么龙阳之好...”

明明是要说正事,她这话却越说越离谱,都把自己恶心得不行。

杨寻正漱口呢,好险被水呛死,真是服了这个八婆!收拾好就走,一边走一边说:“我自己去,不用跟着,你哪凉快哪待着去吧!”

议事厅里庐陵王与妻子韦氏都在,除了他们和赵旅帅多了两个陌生的面孔。

这两人一个书生打扮,留一撮胡须,看起来年纪不小。

另一人身姿挺拔,长相周正,三十五六岁上下,估摸着得有一米八多,胸宽背阔,应该是有功夫在身。

杨寻和守在门口的大宝二宝打过招呼便向庐陵王走去见礼。

庐陵王他见过,韦氏还是第一次看到,看起来也就三十多岁,面目姣好,身姿丰盈,果然岁月从不败美人!

此时中原胡风盛行,各人都坐胡凳。这里没有他说话的地方,施礼过后便站到赵旅帅后侧,不再动作。

他们这里已商量许久,不知为何还要自己前来,只怕不是好事!

果然,就见庐陵王对杨寻招招手,笑得很和善也很假:“二郎也坐,不必拘着,前日里你救本王性命,还未答谢,是本王失礼了。”

朝堂来了人,庐陵王说话也讲究了不少。杨寻很不习惯别人喊他二郎、杨二这些个称呼,还好现在不是三宝喊他,不然又要头疼。

只是这话不好接,来不及多想,只回道:“王爷洪福,非在下之功。”说完也并没坐下,庐陵王并没有给他介绍朝堂来人,所谓道谢只怕也不过是说说而已,当不得真。

不过庐陵王看起来是真有事,只是见他不坐,不好说什么。

那身材高大的人冲杨寻笑笑,好似释放善意一般。之后侧过身跟庐陵王说道:“殿下,苏某听闻几日前有人行刺,武功高明,这里无人能挡,不知是如何解决的?”

杨寻心中翻了个白眼,这话说的,都把我叫到这儿了,装个什么。况且你们这里商议了许久,你不知道才怪,这是变着法子要捧我?有鬼!

果然不出所料,赵旅帅接了话茬,把杨寻一顿吹,什么忠肝义胆,什么视死如归,最后连法术都出来了,能摄人心魂,言出法随!吹得杨寻心惊肉跳,他们这要做什么!

最后还是那自称苏某的说道:“阁下妙法神奇,吾等叹服,苏某有个提议本不想说,但听闻杨兄高义,定不会敝帚自珍!是在下格局小了。”

自己不到二十,这“杨兄”喊得也太假。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是奔着“弱智光环”来的啊!只是即便杨寻愿意给,谁又拿得走?

不对!杨寻抬眼看去,这些人目光也不热切,这时代不是讲究法不可轻传么,他们不知?

好家伙,这是先抛一个不可能答应的事出来,等他们再讲出真正目的后,让自己不好意思多次拒绝!

这些个读书人一肚子弯弯绕绕,太不爽利,杨寻想了一下,笑道:“在下正打算开班教学,只是此法天赐,学之不易,非三十年苦功难有成效!他日闲下来就着手准备。兄台与我有缘,便不收你钱了。”

这人被杨寻噎了回去,也不尴尬。只是没想到杨寻年纪轻轻居然心性坚定,没有被捧得忘乎所以,轻易识破了自己的套路。

重新措辞后只见这人严肃起来:“吾等决定让你继续假扮殿下,随队伍回京都。”

这是直接亮剑了,用的“决定”一词是不容自己拒绝啊。

经历了刺客事件杨寻已体会到其中危险,回京之路只怕比之九九八十一难更甚。况且这群人怎么就盯上自己了,谁扮不了庐陵王啊,非可一个人坑么。

“恕在下能力有限,各位贵人另请高明吧!”杨寻是一步不让,直接拒绝。

“军令不可违!小兄弟可要想好了。”姓苏的眯起双眼,手指敲动胡凳,眼神不善,威胁之意溢于言表。

忽然这人又笑了起来,语气缓和道:“此番回京,随行二百骑精锐相护,没什么危险,二郎大可放心!”

说着看了庐陵王一眼,继续道:“到了京都,殿下与吾等感念相助之恩,自向陛下禀报,举荐你入仕。自此二郎平步青云,前途无量!”

好家伙,忽悠不成改威逼,打完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