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8章 答问(2 / 3)

加入书签

虽然失于尽烈,但仍是相当不错的一剑,三段剑招思巧式凶,伱用出来,也确实得其中三昧。”

这夸奖似乎中正平和,听起来甚至有些像客套,但有心的观众会想起来,其实是老人

老人看着男子,继续娓娓道:“

老人一笑:“实话说,我有些好奇这一式中的力量流动。”

尚怀通正要讲话,隋再华却抬手一压:“随口一提而已,看家的本领,就留在心里吧——我真正想说的是,能够轻松整理两份相互绞拧的力量,其实.已经是立在拙境巅峰的标志了。”

男子直立抱拳:“如大人所言。”

文场那边没有什么反应,武场这边却骤然响起一片惊呼。

不是浸淫剑道之人,很难意识到其中的关窍。

拙境确实需要天赋,但其实并不太过苛刻,中上之姿的剑者,也是可以通过数十年的水磨工夫达成的。而拙境之巅听起来像是进入拙境之后更久的水磨工夫,但其实绝非如此。

它其实将拙境的剑者们分出了高下立判的层次——谁是苦心孤诣几十年才勉强跻身,谁又是只把它当做踏上剑道的入门门槛。

简单来说,就是“天赋”之别。水磨入“拙”的剑者,再磨五十年,也不会有丝毫踏上拙境之巅的机会,而那些真正踏上这个位置的天才俊杰,其实已确定了两年之内迈入“灵”境的未来。

所以这个位置代表的不是“拙”,而是“灵”。

当然,能入“灵”,也只是进剑院最基本的条件而已。

隋再华一眯眼:“你今年多大?”

“二十三。”

“习剑多久?”

“十一年。”

“何时入拙?”

“三年前。”

这个数字也是

隋再华点点头,低头看着手上的信笺:“‘艺理优畅,早阶荣茂,秀于剑林’,看来,这十二个字也说不上是溢美了。”

老人似是斟酌了一会儿,抬起头微笑道:“很好,确是一位出色的良才,集贤阁的口风这回倒颇为靠谱——对了,刚刚的剑叫什么名字?”

“【三火藏命】。”

“我刚刚在州衙席上听说,七蛟立门年浅,传承芜杂不精,还想你是否底子不好,学得歪了。”隋再华淡笑道,“但就这一剑来看,倒也没想象中那么差——这是你们七蛟的武学吧?”

“是。”

“名字是什么?”

“我叫它《拔草篇》。”

隋再华一偏头:“你叫它?何意?篇名失落了吗?”

尚怀通沉默一下,却未回答,而是道:“.大人觉得这门剑术如何?”

隋再华抬了下眸:“我不是说过了,失于尽烈,长于杀气。”

“我是想听大人一个清晰的高下。”

“拙境中很出彩的一门剑——你想以何为尺?”

“少陇修剑院。”

隋再华微微一想:“那就不算出彩了,但也可以在同窗面前用,不至于吃亏。实际上,这门剑优点和缺陷都很突出,绝不算平庸——我觉得它的上限完全还可以继续拉高,因为撰剑人追求杀意,使招式显得粗陋了,若能修整一番,会是一门可堪一看的剑。”

尚怀通缓缓点头。

“怎么,这是你最强的剑吗?”隋再华抬眸道。

男子抱拳,面色平定:“隋大人,这是我创立的剑术。”

“.”隋再华昂首睁眸。

场上无数人一时凝喉。

理论上来说,拙境确实是有创立剑术的资格的,可除了剑道境界,创制一门剑术还要经验、时间、眼力.以及最重要的,灵光。

一门真正剑术的成立,往往以十年为单位。

场上这名男子入拙境不过三年,他将手上这式难剑精准地用出来,就已得老人称赞,而现在他却说,这是他自己写的剑。

隋再华看着男子沉默了片刻,向旁边伸手道:“与我一剑。”

立刻有随坐的武官拔剑递出。

老人提剑起身:“朝我用你的《拔草篇》。”

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情知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尚怀通持剑一礼,长剑一抖,揉身而上,顿时,夭矫漂亮的剑影挤满了每个人的眼眶。

人们今日已看过很多人出剑,但带来这种直接而莫名的美感的,至今只有二人。

隋再华眼睛并不在朝自己而来的剑上,他随手拆解着剑招,一双眼眸只盯着男子出剑的每一寸动作。

在某一刻,老人忽然持剑一敲,止住了尚怀通的剑势:“刚刚腰上的这股力道,为何犹豫不出。”

尚怀通一怔,很快道:“这里尚未考虑清楚是用于这一式的发,还是留给下一式蓄。”

非是创立者,不能如此清晰地回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