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零六章 大开荒(1 / 2)

加入书签

杨文广在煕州以西,划出了几千公顷的荒地,交给归义兵去开垦。他要把荒地变成良田。

这些土地都处在边境缓冲区,杨文广在这范围内修了若干兵营和检查站。最近又从各地运来了石料木料,打算修建城堡了。

归义兵的成分比较复杂,大部分都是西夏人,也有少数是吐蕃人。这些人基本上都不会种植庄稼,更不会开垦荒地。

不会不要紧,杨文广从内地专门雇了一些破产农民,来这里教他们种地。

他给这些破产的农民有承诺,荒地开垦出来以后,每个人分给他们二十亩耕地。传授耕种技术期间,不仅包吃住,每个月还发给一份薪水。

管吃管住有钱挣,最后还能分到土地,破产农民干劲十足,领着这些归义兵在荒原上就干开了。

归义兵有的是力气,破产农民有技术。有技术的,指导着有力气的。锄头翻飞、忙碌的人影到处都是。曾经荒无人烟的原野上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

大开荒进行的同时,杨文广在煕州以及附近的村镇张贴告示,招募年轻力壮的吐蕃男子加入煕州军。一经录用,立即分发农田和种子。军队帮助其修建住宅,使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

杨文广双管齐下,很快就有了回应。年轻的吐蕃男子源源不断的来到煕州,要求参加煕州军。

报名了之后,吐蕃人才发现,他们加入的并不是普通的煕州兵,而是专门成立的一个弓箭手研习所。在这里的,除了一些军官和维护秩序的士兵是汉人以外,其余都是吐蕃人。

这里就是专门为吐蕃人新成立的一个部门。虽然有些失望吧,但分给土地、住宅却是真的。

吐蕃青年来的第三天,就被带到了新开垦出的农田里面。有人拿尺子,给他们量出一块十亩的土地。插上牌子,写上他们的名字。还发给了地契。

有了这份地契,从今以后这耕地就永远属于他了。他甚至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祖祖辈辈的传下去!

离这些耕地不远的地方,已经开始打地基建房屋了。房子盖好之后,他们就可以搬进去。到时候还会发给他们房契,这房屋也是他们的个人财产!

他们要付出的,就是努力种庄稼,等到收获的季节,把产出的一成粮食上交给煕州军。除了种田之外,他们还要接受军事训练,如果有战争发生,他们要随时被征召参加战斗。

来报名的这些人,在吐蕃就是穷得叮当响、一无所有,就差不是奴隶了。是奴隶的来不了,他们就是自由的穷人。来到这里,可算是找到能够改变命运、一展所能的天地了!

这帮人玩儿了命的干。上午在研修所训练队列、弓箭,下午跑到农田里忙活。每个人十亩地,田里的活儿多了。播种、施肥、浇水、捉虫、除草。

忙完田里的活儿,再去房子跟前看看。看房子盖得进度怎么样了,能帮忙的也上手帮忙。

招的人越来越多,抽调来的归义兵也分给他们土地和房屋。不能光干活儿,不给好处。

反正土地有的是。划好的土地不够,还可以继续往划!向西划的范围太大,就改向北,往金州方向推进。

一想到金州、就想到了鄯州,想到了百花公主。文广只恨不得明天就能和百花公主团圆!好在,煕州这边还有吴金定、齐长善、曾凤英,来安慰他的烦恼。

文广曾经私下里问过老范,你们是代表朝廷的,来边疆视察,怎么还把万花楼那帮人也带来了?就算你喜欢听曲、离不开女色,也不该让他们和钦差队伍同行。您不觉得这样有失朝廷体面吗?

老范把眼睛一瞪,“少要胡说!你还知道朝廷体面?知道朝廷体面,你还在做了驸马之后,依然和百花娘夹缠不清?”

“你以为是我愿意带他们来的吗?若不是你的母亲穆桂英找了陛下,老夫岂肯带他们同行?”

原来这是穆桂英出面,皇帝老子点头的。文广为百花娘的活动能力暗暗咋舌,能够说动穆桂英,让他那位穆帅大人出面找皇帝说情,百花娘这能力也真不是平常人能比的!

吴金定曾经提起过,让杨文广找机会把百花娘请到家里来,听她弹琴唱歌。现在终于有机会了。

百花娘跟着范仲淹的钦差队伍来到煕州之后,一直就在筹建万花楼煕州分布。

但煕州不是东京汴梁、也不是京兆府。煕州的富豪公子哥儿没那么多,万花楼的生意自然也不如京兆府和东京汴梁那样火爆。

万花楼生意冷清,百花娘就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吴金定带着齐长善、曾凤英去过一次煕州万花楼。从那以后,百花娘就经常到将军府,给夫人们弹琴演唱。

一来二去混熟了,女人们相互之间都以姐妹相称。百花娘的年龄虽然比吴金定还大几个月,却坚持管吴金定叫大姐、叫齐长善二姐、叫曾凤英三姐。让夫人们称呼她四妹。

三位夫人心知肚明,只是那层窗户纸谁都没戳破。

“四妹这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