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7章 藩王勋贵争先效忠 恭让皇帝完成(1 / 2)

加入书签

孙太后向朱祁镇诉说着满腹委屈,期间辛酸愤恨,自不必提。

与此同时,两万朵颜卫骑兵死死堵住了京城东面的朝阳门和东直门。

一万神机营将士则占据了北城的安定门。但神机营并不急于向皇城发起进攻,而是封锁安定门,隔绝消息,并登上城墙固守待命。

朱祁钰特别吩咐过,得等恭让皇帝当众完成复辟仪式,证据确凿,无从狡辩之时,大军才会发起反攻。

虽然宫中敲响了丧钟,整个北京城都听到了,但神机营却不为所动。

城中的勋贵就没有如此淡定了,先是外面一群人满大街高喊上皇复辟了,大家本来就听得心惊胆战、满腹狐疑了。

紧接着,皇宫中又敲响了丧钟,这下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莫非皇帝真的死了?是病得太重,回天乏术?还是出现了宫廷政变,皇帝被算计了?

这下,所有家族都得立即做出选择了:要么呆在家里不动,虽然稳妥,但也错失了从龙之功。

要么出去锦上添,迎奉太上皇帝复辟。

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做皇帝的忠臣,去制止这场动乱。

当然了,这个选择,没有任何勋贵感兴趣。

从勋贵的角度看:要么,皇帝真的已经死了,那还当屁的忠臣啊。要么,皇帝没死。但皇帝没死,却任由局面闹到如此不堪的程度,显然是已经对京城失去控制了。

不管哪种情况吧,明显太上皇帝已经占了上风。

于是乎,亲近太上皇帝的勋贵们纷纷带着精锐家丁出动了。

朱祁钰在将石亨、孙镗、刘永诚率领的五千京军从南京调回北京的同时,也以商讨南京京营改革方案为由,命在南京的勋贵一同进京述职。

所以在南京的那些勋贵也都回来了。

前往紫禁城迎上皇复辟的勋贵有:成国公朱仪、丰城侯李贤、成安侯郭晟、武安侯郑宏、泰宁侯陈泾,恭顺侯吴瑾、广义伯吴琮、广宁伯刘安、忻城伯赵荣、建平伯高远、武进伯朱瑛等等一大批人。

另外还有驸马都尉焦敬,以及会昌侯家的孙继宗兄弟。

本来孙家人都是被软禁家中的,但是其他勋贵将孙家人解救出来,大家率领着家丁一起冲向皇宫。

还有效忠于朱祁镇的大臣们,也纷纷动身前往紫禁城。

勋贵们在路上遇到这些大臣,都自发地率家丁保护着他们一起前行。

却说孙镗、毛忠率领三千京营精锐,包围了十王府、诸王馆、会同北馆。

所有藩王都同意去奉天门参加朝会,而且态度出奇的一致,纷纷交出护卫,归孙镗统一调遣。

孙镗却觉察出不对来了:藩王的态度不应该是如此一致的啊。

于是孙镗又将藩王们默默数了一遍,然后才搞明白:岷王、蜀王、东吴郡王、西吴郡王不在。

孙镗向襄王询问这几人的去向。

襄王见上皇复辟有望,心中畅快,乐呵呵地朝孙镗笑道:“岷王、东吴郡王在京中另有府邸,都是朱祁钰那个孽子赐予的。

蜀王住到岷王家去了,西吴郡王住到东吴郡王家去了,他们之间关系更近,这也很正常。

不用管他们了,你把他们叫去,他们也只会说些太上皇不爱听的话。

到时候你又不能打他们,又不能骂他们,何苦呢,随他们去吧。

岷王叔可是太祖皇帝唯一在世的儿子,若是被你气出个好歹来,伱就等死吧。”

孙镗闻言,也不再纠结那少数几位藩王,而是派毛忠护送藩王们去奉天门,自己则率三千京营加五千藩王护卫,回去支援石亨。

如此一来,石亨麾下,负责包围老齐王府的军队,达到了两万人。而根据石亨等人掌握的情报,老齐王府中只有八千亲卫。

石亨、孙镗、刘聚六目相对,喜悦之色,溢于言表。

这下终于尘埃落定了,二万对八千,优势在我。

只等太上皇帝复辟之后,诏书一下,八千亲卫必然不战而降,京师也可传檄而定。

那荒诞不经的景泰皇帝,终于结束了对大明的统治。

刘聚适时地开口问道:“侯爷,离咱们不远处就是中府草场,咱们要不要派将士去搬些干草过来?”

石亨随口问道:“搬干草做什么?”

刘聚却缄口不言,笑而不语。

石亨顿时反应了过来:“哦哦,对对,去抱些干草堆在王府四周墙壁下,给我们的马吃。

好好好,调几千人过去,能抱多少干草就抱多少干草,多多益善。一大清早就四处奔波,咱们的马儿早就饿坏了。”

于是,数千京营将士正事不干,全都在齐王府与中府草场之间,来来回回搬运草料。

却说十王府离东安门也就半里地,离奉天门一里半。

藩王们很快就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