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2章 汉城上演夺门之变 为表诚意朝军(1 / 2)

加入书签

李瑈想到权擥等人可能作乱,但没想到他们如此急切和果决。

原来权擥等人入宫之前就已经串联明白,安排好了拥戴太上王李弘暐复辟的计划。

如果大家和李瑈愉快地达成了共识,那就出宫之后再通知取消行动。如果大家没有谈妥,一切便按照计划进行。

这也是为什么李瑈派兵包围了权擥等人府邸,但兵变依旧发生的原因。

很快,‘义军’便杀到权擥等人的府邸,驱散李瑈派来的兵将,把这些重臣解救了出来。

李瑈的统治为何如此脆弱,还得从李弘暐的继位说起。

李弘暐继位时才十二岁,大权便落入了辅政大臣皇甫仁、金宗瑞手中。这些辅政大臣为了把持朝政,极力打压宗室。

李瑈作为李弘暐最年长的叔父,自然是备受打压。导致的结果就是李瑈的嫡系势力并不强大,全靠权擥等人支持,才政变成功,杀掉皇甫仁、金宗瑞,取代了李弘暐。

如今权掔等人跳反,李瑈本就不多的亲兵又在与明军作战中损折殆尽,形势便迅速地失控了。

权掔、韩明浍等人领兵至昌德宫,迎出了太上王李弘暐。

而后汇集了七八千兵将,一起簇拥着李弘暐包围了王宫。

势这个东西很玄妙,名这个东西也很玄妙。

七八千兵将是大势,令王宫守卫颇为动摇;太上王李弘暐是大义名分之所在,更令王宫守卫生不出抗争之心。

权掔、韩明浍一左一右拥着李弘暐立于宫门之前,李弘暐年仅十六,性格软弱,但迫于权擥、韩明浍的鼓动,只得对宫门守卫高声喊道:

“寡人乃太上王是也,今受群臣军民百姓拥戴,正位复辟,尔等速开城门,免尔之罪,记尔拥戴之功。”

宫门守卫闻言,面面相觑了片刻之后,便不约而同地去开城门了。

王宫平时只有侍卫千余人,而城门外聚集了数千兵将,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李弘暐本来就是名正言顺的朝鲜国王,又无失德之处,所以宫门守卫开门迎驾,没有任何心里障碍。

可怜的李瑈,本也有枭雄气概,无奈大势如此,已非人力可以挽回。

李弘暐站在李瑈寝殿门口,李瑈率后宫妻妾伏地而拜曰:“佞臣知罪,惟大王活我!”

李弘暐哈哈一笑,当年自己被政变之时,也向李瑈说过:惟叔父活我!

那时李瑈对曰:“是不难,臣当处之。”

没想到啊,世事无常,风水轮流转,同样的情景竟然再现,只是李弘暐、李瑈已经完全换了位置。

李弘暐投桃报李,对李瑈笑道:“是不难,寡人当处之,叔父勿忧。”

说罢,李弘暐向权擥使个眼色,权擥便命人将李瑈单独看管了起来。

至天明,召集朝会。

百官至王宫朝见,不意王位之上,却已换人。

权擥向众人宣布:“大王已经复辟,尔等还不跪拜朝贺。”

因为李瑈是名正言顺的正统大王,百官们连个置疑都没有,在惊诧过后,便个个欣然下拜,高呼千岁。

李弘暐虽然复辟,但也明白,自己就是权擥等人傀儡,毫无实权。若不听话,性命堪忧。所以李弘暐宣布道:“从今日起,由权爱卿全权负责,与大明议和。”

……

正月初六,平壤城中,江渊、徐亨、徐永宁正在府衙中下棋,亲兵便来禀报,朝鲜遣使韩明浍前来和谈。

江渊、徐亨、徐永宁闻言,面面相觑、一头雾水,好好的,决仗还没开打呢,怎么就要和谈了。

江渊忙命将朝鲜使臣召入。

韩明浍进入正厅,恭敬行礼。

江渊问道:“贵使匆匆而至,有何见教?”

韩明浍回道:“我朝鲜太上王复辟了,罪臣李瑈已被软禁。国王派下官作为全权特使,请求和谈。”

众人闻言,惊得久久无言,自家恭让皇帝复个辟,被难为成那样,怎么朝鲜的复辟如此容易,大家连个风声都没听到,就这样复辟成功了?

韩明浍详详细细将朝鲜内部的情况讲述一遍,众人方才有所理解。

但李弘暐这一复辟,就让江渊、徐亨犯了难。

别说前线的将帅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出,就连无所不能的圣上,也没想到朝鲜会如此行事,这不是搞人心态嘛。

韩明浍看看江渊,再看看徐亨,两人谁也不愿意对是否接受和谈表态。

于是韩明浍提出了极具诱惑力的方案:“若是大明愿意和谈,朝鲜愿意出兵攻击日军。

日军受到前后夹击,必然全军覆灭,则这场大战,立时便可结束。”

徐亨摇摇头:“我不知道圣上会给出什么样的和谈条件,但是有两点非常明确:朝鲜要至少分成两省,完全归大明朝廷统辖。并且朝鲜王室要全部迁往琼州,终生不得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