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5章 安边城破巷战对耗 皇帝终成最大(1 / 2)

加入书签

朝军发起炮轰之初,日本还能在安边城墙上以火炮还击。但三天之后,炮弹耗尽。

大炮还在,火药没了,这真是人生莫大的悲哀。

朝鲜军队得以肆无忌惮地抵近城墙,向着城门方向猛烈轰击。

二月十三日,城门被轰开,城墙亦被轰塌一角。朝鲜当即发起了全面攻势,惨烈的巷战正式上演。

范广、方瑛及明军将士在外围观,只能听到城内震天的喊杀声。

范广无奈地摇摇头:“真是造孽,这场仗打得太惨了,日军入朝十三万,眼看就要全军覆灭。

我军入朝二十万,也死伤接近十万;朝鲜也没比我们好到哪里去。

明朝日三家,里里外外一共损失了三十多万将士。”

到了现在,方瑛也看出来了,老京营都被消耗在了朝鲜战场上,原来的上直卫也损失殆尽,辽东军也损失了六七万人。

这下好了,就算正统一系再想复辟,军队从哪里来呢?

忠于宣庙和忠于正统的军队,全部被成建制消耗掉了。

听着安边城内残酷的厮杀声,面对此情此景,方瑛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这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但是方瑛心中并不怨皇帝,因为皇帝已经给机会给活路了。

当初打下缅甸、孟加拉,只要肯留下,最底层的士卒都能分到一百亩良田,而且还可以收战俘为奴仆,几乎个个都能成为小地主,然后朝廷出钱把家人送来,安安稳稳过日子。

皇帝开出优厚条件劝老京军留下,是大家自己不肯留;靖国公王骥苦劝老京军不要回去,也是大家自己不肯听。

那这让皇帝怎么办呢?

之前石亨、孙镗等人已经在京城发动过兵变了,皇帝再把三万忠于正统的京军调回京师,那晚上得有多心大才能睡得着觉啊。

至于打散、分化?三万大军分散到各个卫所,那不是更方便大家私下里勾结串联了吗。

集中起来皇帝还能监视一下,三万人分散开让皇帝监视谁去?把东厂的每个人都拆成十个人用也忙不过来啊。

再说这些人都是百战精锐,必然要老兵带新兵的。这些人分散开之后,再交结兄弟、收徒授艺。

方瑛深谙带兵之道,老兵带新兵,这是自然而然,到哪里都避免不了了事情。老兵不止是传授技艺和经验给新兵,还会把自己的观念一同灌输下去。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结果十年之后,忠于宣庙和正统的军队不仅没减少,反而从三万人变成了十万人,那笑话就闹大了。

所以方瑛能够理解皇帝的难处,你就算上去告诉皇帝,我们不忠于宣庙了,也不忠于正统了,我们忠于你景泰皇帝,那皇帝也得敢信才行啊。

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你说的是真心话,还是口蜜腹剑、笑里藏刀呢。

范广见方瑛摇头叹气还哭上了,也大概能猜到方瑛在想什么,于是劝慰道:“当初土木堡之变后,圣上从京城勋贵到军中大将,挨个劝说,都掏心掏肺了。

结果呢,他们最终还是要发动兵变,拥戴正统复辟。

圣上也是被逼得实在没有办法了,光靠感化,什么时候能感化完。”

方瑛点点头:“我能明白圣上的苦衷,只是心痛这场大战牺牲的将士。”

范广拍拍方瑛的肩膀:“好在战事终于结束了,要不我写个奏本,请圣上调你回京休整吧。”

方瑛回到:“战事并没有结束吧,圣上不是还要趁势进攻日本吗?”

范广听到这话都懵了,我就是找个台阶让你回京休养去,你竟然还没打够,还想去参加攻日之战?

当到世袭罔替的侯爵就差不多了,你这还想当国公呢啊。

皇帝的亲军三卫里还没有出个国公,哪能轮得到你这外四路的将军呢。

……

二月十五,朱祁钰早早起来,心情大好,一个人坐在榻上看书。

虽说皇帝生涯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但朱祁钰每天都要不断地学习。不多读点书,过不了几年,连朱文芳都要来笑话自己了。

朱祁钰捧着一卷太宗实录,看得正头昏眼,玲珑提着食盒走了进来。

玲珑上了软榻,一边摆放着早饭,一边好奇地问道:“主人这是怎么了,奴出去做饭时您还高高兴兴的,怎么回来时您就眉头紧锁了呢?”

朱祁钰把手中的书往榻上一甩:“这些破实录,写的乱七八糟,既晦涩难懂,又毫无章法。这些编修还吹呢,一个个都是进士翰林的,就知道胡写乱写一气。”

玲珑笑道:“这也不能怪他们,是皇帝生前不修实录,这也就算了,他们连整理史料的想法都没有。

都是皇帝驾崩之后,继位的皇帝派大臣四处搜罗前朝的奏本、文书,再临时拼凑出实录来。

这要是能简明易读就怪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