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8章 留下为质(1 / 1)

加入书签

四日后,新帝登基。

宣室殿内,红毯铺陈其中,诸王、群臣列队两侧。

我牵着刘恭缓步走向高台,接受跪拜。

刘恭按照我提前所交代的话语简单说了一番。

我颁布了一系列的政令和封赏,又训诫了一番,并吩咐刘襄和刘章随后去一趟长信殿,有要事与两人详说。

最后在诸王百官的高呼中,新帝登基圆满结束。

长信殿。

我坐几案后闭目养神,嘴角噙着恬静笑容,沈如溪替我捶着后背。

我蓦然睁开双眸,“如溪,就这几日,诸王就要陆续起程返回封地,哀家吩咐你所办之事可有办妥?”

沈如溪略微迟疑,“皆已安排妥,太皇太后,您真要这么做?”

“哀家自有分寸,只是给他一个小小教训而已,已是便宜了他,哀家着实不确定他那天是不是故意的。”

动一下他的马车轮毂而已,让其行驶途中坏掉,仅此而已。

不过还有后招,在宣室殿中让两人稍后前来长信殿便是为此。

“太皇太后仁慈宽厚,他们该感激涕零才对。”

我挑眉,“是吗?”

正说间,香玉走进殿内,禀报道,“太皇太后,齐王刘襄与朱虚侯刘章求见。”

“让他们进来。”

“诺。”

不多时,刘襄和刘章两人便迈入殿内。

我见刘章紧握着刘襄手掌,朝他点头示意不要紧张,但刘襄却还是忍不住在微颤,他长吁一口气,压下心绪,终是舒展开来。

刘章却神情镇定。

两人站定后,恭敬见礼,“参见太皇太后。”

我抬手道,“免礼。”

刘章神态不卑不亢,“不知太皇太后宣我二人前来有何要事?”

“先别急,如溪,拿两张软席给他们。”

“诺。”

片刻后,两张软席便放在两人面前。

“谢太皇太后赐座。”两人行礼,坐了下来。

我幽深的眼瞳注视着他们,“哀家宣你们来,是有一则要事与你们说。”

“请太皇太后明示。”刘章应道。

“章儿,你们父王辛勤耕耘一辈子,膝下十二子十一女,子嗣众多,反观大行皇帝,子嗣实在稀少。”

我的目光始终停留在刘章身上,眼底划过一抹幽光,“章儿你虽为朱虚侯,却没封地,与襄儿挤在齐国实在委屈,哀家看章儿你这孩子聪慧机敏,相貌堂堂,性格稳重,哀家是越看你越欢喜。”

刘襄和刘章对视一眼,均是露出一副诧异神情,显然是未曾料到我会如此说。

刘章轻咳一声,“太皇太后谬赞,章儿惶恐。”

我饶有兴致,“章儿莫要谦逊,哀家所说皆是实话。”

刘章咬咬牙,“太皇太后,章儿斗胆,章儿想留在长安,一来为大行皇帝守孝,二来可侍奉太皇太后左右,待章儿守孝三年,还请太皇太后替章儿赐婚,”

刘章的神色恳切,态度坚决,仿佛早已打好腹稿一样。

我微怔,继而勾唇露出一抹耐人寻味的弧度。

这刘章实在聪明,化被动为主动,自己留在长安为质,保哥哥平安回到封地。

沈如溪却不禁皱起眉头,眼中掠过一丝不喜。

我轻击几案,“你可考虑清楚?”

“章儿心意已决,还请太皇太后成全。”刘章郑重道,“太皇太后仁善,章儿愿追随太皇太后,一生一世效忠太皇太后。”

说完,重叩三下首。

我顿时大笑,“哈哈哈……你倒是会顺杆爬。”

刘章挺挺腰板,双眸炯炯有神。

我收敛笑意,望向刘襄,眼底带着审视之色,“襄儿,哀家要将章儿留在长安,你这做兄长的可愿答应?”

刘襄诚恳道,“太皇太后旨意在此,襄儿无敢不从,但听太皇太后安排,襄儿亦乐见其成。”

我满意颔首,目光移至刘章,柔和了些,“章儿,那你便留在长安,哀家会赐你一座府邸,章儿以后就居住于此。”

刘章作揖道,“章儿谢太皇太后隆恩。”

我眸色忽然一厉,“章儿,你且记得,你必忠心于哀家,否则哀家绝不姑息养奸。”

刘章肃穆承诺,“太皇太后请放心,章儿必不负太皇太后信任,定当鞍前马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扬唇道,“很好。”

刘盈葬于安陵,生于正月,逝于八月,终年二十三岁,谥号孝惠,惠有仁慈柔顺之意,这个谥号概括了刘盈的一生。

我立刘恭为帝,自己临朝称制,行使皇帝职权,朝廷号令一概出自我。

而郭思齐年事已高,我便赐他金银,准他告老还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