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6章 舞台事故(1 / 2)

加入书签

夜幕一点点的降临,楠姐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时间差不多了,咱们可以走啦!”

说罢,带着我们出门,不多久,便走到了一处古色古香的木质戏楼前。

戏楼一看就经年累月了,左右两边挂着一副对联“三尺白布做戏台,隔帐陈述千古事。”

楠姐一指大门,对我们笑道,“到啦,就这里!”

我看了看戏楼周边,觉得街道上冷冷清清。

“楠姐,这皮影戏,没人来看吗?”我问道。

楠姐也左右看了看,“咦,就是哦,今天怎么人这么少?”随即笑道,“可能是十一黄金周,大家都出去旅游了吧。”

我一听有些道理,就随着她进了戏楼。

一迈入门坎儿,便看到有个岁数很大的老人站在一旁,老眼昏花,显得特别没精神,对着我们说道,“票呢?”

楠姐递过去四张票,老头随手在票上撕了个角,交还给我们,慢吞吞的说道,“进去吧,按座位坐,别打扰到别人。”

我心说能有几个人啊,撩开帘子进了大厅。

帘子撩开那一瞬间,把我惊住了,大厅内人头耸动,满满登登,舞台下基本看不到空着的座位。

楠姐回头对我一笑说道,“我说怎么外边看不到人呢,原来都进来啦。”

我们几个按票上的指引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角度极佳,刚好是舞台正中的前排。

“嘻嘻,”楠姐一笑,“吴阿婆还怪好的嘞。”

听到这个我诧异的一转头,脱口而出,“谁?”

“吴阿婆呀,就昨晚我们在巷子口碰到的那个奶奶呀。”

听到这里,我眉头一皱,看了看楠姐身旁的郑文赟。

郑文赟也一脸严肃的看着我。

“楠…”我刚想跟楠姐说我感觉吴阿婆有些古怪,谁知郑文赟碰了我一下,“既来之则安之,看就是了。”

我心想也对,老话说的好嘛,来都来了……

我从包里拿出零食,分给众人,自己撕开一包薯片,嘎吱吱的吃了起来。

郑文赟从一旁呛我,“不知道是谁刚才说,人家在上面卖力表演,咱们在下面嘎吱嘎吱显得不尊重…”

我丢片薯片到嘴里,“这不是东西太多么,我怕再背回去,太沉了。”

“沉不是因为你这书包里背了个…这啥玩意儿?”

“你管呢!”

不多时,大厅内灯光暗了下去,接着舞台上灯光亮了起来。

追光灯照在一个身穿复古长衫人的身上。

那人画着奇怪的妆束,让人看着就不舒服。

他报幕说了今天演出的剧目。接着在观众们一片掌声和叫好声中走下了舞台。

不一会儿,舞台上的白布亮了起来,一阵锣鼓声响起,接着在咿咿呀呀的唱段中,几个皮影小人,从白幕中站了起来。

这出剧目是腾冲传统特色名剧《大救驾》,说的就是明朝灭亡后,李定国,刘文秀等大西军于1656年拥永历帝朱由榔辗转来到昆明。

两年后,清军三路入滇,吴三桂率军逼近昆明,永历帝避其锋芒,与李定国、刘文秀率军西走。

直至腾冲时,曾几度断炊,没有粮食,眼看就要危及性命了,腾冲老百姓炒饵块奉上,这才算解了围。永历帝感叹,这真是救了朕的大驾啊!

舞台上的皮影小人,活灵活现,动作惟妙惟肖,表演者的唱词感人至深,时不时的用方言叙述,直听得人潸然泪下,啜泣不止。

我们几个听得入了迷,只有郑文赟,她本身对这种传统文化不是很感兴趣,加上刚才楠姐说票是从那位不像活人的吴阿婆手中拿的,此刻她左顾右盼,全神戒备。

“既来之,则安之,你专心点儿啊!”我悄悄对她做着口型。

她看我一眼,转头盯着舞台,装作一副全神贯注的样子。

随即她又偏过头来,悄声对我说道,“你不觉得周围观众有些古怪吗?”

我看了看身边前后的观众,昏暗的舞台灯光下,映出他们洋溢微笑的脸。

“不觉得啊。”

郑文赟便没再说话。

第二出戏是《梁祝》,很传统的一出戏了。

音乐舒缓优雅,唱腔委婉细腻,古朴大方,皮影在表演者的手中,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配合着唱词,演绎着一段段的悲欢离合。

情脉脉,意茫茫,雨打浮萍人断肠,人断肠。芦花月夜啼孤雁,竹叶风霜叩小窗。生离死别,生离死别凭谁吊?水逝云飞感自伤。楼台会后,楼台会后音尘绝,别有多情泪满裳。

听到此段,台下观众都泪眼婆娑,轻声抽泣。

风凄凄,阴霾起,油壁车慢滚轻雷。祝英台缟素出阁簌簌泪,经行在山伯茔隈。

白幕后的皮影小人祝英台,扑倒在梁山伯的坟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