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8章 红夷炮(2 / 2)

加入书签

,精度比较高。

此行白慕诚他们共运输来四十门红夷炮,三磅、六磅的轻炮有二十门,十磅以上的重炮也有二十门,内中十磅十门,十二磅和二十四磅各五门。

这些火炮又三分之一是原炮厂内的存货,其余则是炮厂崭新生产出来的火炮。

陈诺摸着威风赫赫的火炮炮身很是欢喜,遗憾的是红夷重炮的数量还是太少了只有二十门,据他了解,关外的满清的红夷大炮就有百十门,都是重型火炮。

将来若是炮战,不单是数量上,威力上也远不如满清。

这些火炮都是乞活军从来没有过的,重炮的娴熟使用需要外籍炮手们对本土炮手加以刻苦训练和指导,这需要大量的训练时间。

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初,中外军队使用的都是前装滑膛炮,不同的是西方火炮技术大大改进,工业革命使得武器制造业使用了动力机床,可以对火炮内膛进行精密加工;更标准化、精密化的各种配件、炮弹生产。

同时火炮射击的理论与战术在拿破仑的实践中得到新的发展,让当时火炮的威力、射程与射速成倍增长。

陈诺也曾经想过铸炮线膛炮,在炮管内刻膛线,使得炮弹在出膛时产生了旋转,获得更高的精准度与射程。如此一来,与敌对炮时拥有绝对的巨大优势。

但是仔细想了想,陈诺还是把这个想法给否了,以现有铸炮的人工技术,在光滑的炮膛内刻膛线太过困难不现实,这需要精密的机械机床加工,同时火炮还需要改为后装炮,炮弹也要从圆心改为圆锥卵型。

这些理论想一想就头大,还需要强大有力的技术支持,就算把这些讲给技工们听,以他们现有的知识和操作水平也完不成这些繁琐困难的铸炮过程。

线膛炮不成,那就只能在这些前装滑膛炮不大改的情况进行技术改进了,陈诺思忖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