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96.四个府有问题(1 / 2)

加入书签

谢怀若听到刘从的回答,的确是做了功夫的。

她表扬道:“刘大人做事用心了,刘大人每年都会统计粮食的收成吗?”

刘从今年三十八岁,从寒门走出来到现在已经整整二十年。

从当初一个小小的县令走到现在的户部尚书,也用了十五年。

今年,是他做尚书的第五年。

从做一个小县令开始,他就每年都做好工作笔记,一直到做了尚书,还是喜欢做各类的统计以及每日的工作统计。

很多人都笑话他,事无巨细的记下来做什么?

有什么意义?

难道谁还会表扬你吗?

刘从做这些,从来不是为了得到谁的表扬,他只是有这个习惯,他只是想做好这些事。

可是今日,太孙殿下这一句问话,就让他知道,他这么多年的付出,是很有意义的。

他忍住心中的激动,回道:“回太孙殿下,是,臣每年都会统计。”

谢怀若语气里的欣喜藏都藏不住,当然,她也没有想到要藏。

她说道:“那真是太好了,刘大人,孤下朝后和你一起去户部,看你的统计。”

刘从回道:“是,臣遵命。”

谢仲卿心疼儿子,说道:“殿下,臣愿和殿下同往,若是有什么能帮的上忙的也好。”

谢怀若也知道,就算自己再有本事,也不可能事事都亲力亲为,总要有自己信任的人去接手后面的工作。

于是她回道:“好。”

谢怀若的几个伯伯也都出列,想说话。

谢正坤说道:“就卿儿跟着就好了,你们这么多人去做什么?户部的人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呢。”

谢仲元等人只好收回脚步,回道:“是。”

谢开旗出来说道:“大家认为桥儿的提议如何?”

有的人认为可行,有的人认为就算商人捐助,也不一定能解决今年的困境。

谢怀若说道:“孤认为,谢仲桥的提议可行,欠收的十五府今年先免税,至于募捐,这件事就有劳宗王了。”

谢开旗:你在教我做事?

谢怀若:不是你们提出来的吗?你们实施很正常啊。

谢开旗想了想,这件事可以锻炼谢仲桥,于是还是答应道:“可,这件事,就由本王来负责,桥儿辅助。”

谢仲桥说道:“桥儿遵命。”

下朝后,谢怀若和谢仲卿就和刘从一起来到了户部。

刘从将这五年来的收成,以及税收各类统计本都拿出来给谢怀若看。

谢怀若看着一本一本整洁又明了的账簿,真心的夸赞道:“刘大人做的很好,有奇才。”

谢仲卿也夸赞道:“嗯,殿下说的是,刘大人确实是人才。”

谢家人在正式场合以及公事时,都会称呼谢怀若为殿下,

就是一种公事公办的意思。

谢怀若一边看,一边问道:“刘大人,孤看到这四个府每年都有欠收的情况,那往年是如何解决这四个府的税收的呢?”

因为,军饷还是照发,刘从的统计本上,并没有记录军饷有欠,或是少发。

刘从说道:“那四个府虽然是粮食欠收了,可是,商户缴税反而增多,所以,这四个府并没有造成多大的问题。”

谢怀若看了看四个府,说道:“粮食欠收,商户却缴税多,这说明,那些地方的人消费能力可以,可是,这消费从哪里来?”

谢仲卿也看到了,谢怀若说道:“爹,这四个府,有问题,交给您了,您和大伯他们分开行动,两个人去一个府,查探一下当地的实际情况。”

谢仲卿正愁回来之后不能帮到儿子,现在儿子发话让自己做事,那当然是一百个答应,而且还帮着自己的七个哥哥也答应了。

谢怀若对刘从说道:“刘大人,孤第一眼见到你,就很是信任你,大概是前世有缘。”

小小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让一个三十八岁的老男人感动,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太孙殿下啊,是福星啊!

刘从感动之余,又聪明的知道,太孙殿下说这话,必定是还有别的话要说。

于是他跪下:“殿下有事,请吩咐。”

虽然谢怀若是太孙殿下,但是,在平时对话中,称呼殿下和太孙殿下,是有亲疏之分的。

比如阿大和谢家人以及和她比较亲近的人,除了见礼时称呼太孙殿下,说话的时候都称呼殿下,

而比较疏远的,或者说不是他们这一党的人,就会一直称呼太孙殿下。

所以,刘从这一句殿下,就是在向谢怀若表态。

谢怀若说道:“刘大人是哪一党的?”

刘从本也没有站什么队,他是真心想要为百姓做事的官,因为自己是从穷苦人家走出来的,这么多年也一直没有忘记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