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东郊的记忆(1 / 5)

加入书签

八六年冬的一天,李老二像平常一样骑车下夜班。怀起娃娃8个多月的妻子周阿香躺到床上睡得香。

那时条件不好,大起肚子的阿香仍然是要上三班倒的,前一天倒夜班的时候,不小心拌了一大跤,幸好没碰到肚子,莫得啥子事,就是头上起了好几个大包。

初冬的成都气温偏低,寒冷夹起潮湿,沁人心骨,化工厂的高烟囱滚滚冒起白烟,可能只有车间里头是热火朝天的。

阿香在二车间是过滤倒料的,李老二在奖金稍微多点的大制胶岗,生产化工原料二氢磷酸钠。化工厂嘛多少都有点危害的,好几个生的娃娃后来都查出来有血管瘤。

在成都下风下水的东门工业老片区,龙头老大肯定是420和钢管厂,再就是川棉厂、蓝光军工厂、成纺厂、制革厂等等。

望化算小厂,那几年效益还将就。从83年进厂,李二他们还算赶到了望化红火的春天,传说是后来厂头的一棵老树倒了,就不行喽。

老成都流传的是西门住贵人,南门住富人,东门就住穷人。

穷的基本就是工人了,他们多半是成都周边郊县进城来打工的,或是接父母的班,不过以前多是正式工,进厂还算是铁饭碗。

厂头多数工人文化不多,中专生都少有,更不消说大专生,大学生更是分来了一个,没得好久就走了。

李老二,周阿香都是接各自老汉儿的班。

李二老家是简阳的,李大姐从小跟到他们老巴子老李,在城头长大,后来也进了厂,剩下的三个儿女跟到老妈在农村长大。

周家是龙泉驿的客家人,家头有三子妹,老大务农,二姐接班,阿幺(就是老三),还在读书。老李老周都在锅炉房烧锅炉,儿女后来就成了家。

在厂头上班的最大好处可能就是离屋头近,厂区和宿舍区只隔了一条马路。下了班职工出了厂门,过了那条还有电车的马路和莫得盖盖的臭水沟,就到家了。

宿舍区也不大,2栋3层楼的单身宿舍,中间有一排抬高了一截的平房,3栋的里面还有1栋5层楼有套间儿的楼房和一间红砖仓库,最里面只有个水泥灰色的公共厕所就莫得了。

李老二两口子和李大姐一家住到1栋3楼上,最外头临马路边边。

房子还是结婚才分的公房,其实只是一个单间儿,厨卫浴全部公用,楼板是木头的,中间一个过道,所有人都在过道头摆碗柜、条桌、架子啊啥子的,煮饭也在这儿。

最早是烧蜂窝煤,对,过道头还要堆煤,后头才是煤油炉子、气罐罐啥子的。

退了休的李老头儿没有回乡坝头,留到宿舍区中间那排平房开茶铺,老妈也从简阳上来帮忙,勤快人干啥子都好,早上五点过就起来烧水,厂头的地方也不收另外的水电。

那时候耍的地方少,大家都来喝茶打牌,一般的娱乐活动就在这个俱乐部解决了,所以生意也挺好,大家都高兴。

老二两口子下了班就在这儿吃了饭再上楼,虽然不交生活费,但要自觉地帮忙和买些菜肉。

那时候买菜买肉倒是已经不需要粮票了,每个月几十块的工资,一家人多少还是能每天都有点儿俏荤吃,偶尔还有鱼啊,排骨炖汤啥子的。

阿香后来觉得,反正比另外一个因为老人婆闹分家的同事要好多了,那家把债全部都分到他们大儿头上,怀孕了每天还只能吃泡菜。

也没得啥子营养品,阿香喜欢吃面,饿了就下面吃。

生之前长了20多斤,面色也红润,本来她就长得好看,是客家人天生的深邃五官,大双眼皮深眼窝高鼻梁,浓眉长发,皮肤雪白又高又瘦。

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是脾气性格好,温柔善良又勤快,阿香其实是她客家的乳名,唤作阿香子。

李老二就是耍娃儿脾气了,虽是老二又是长子,老妈一个人带大他难免惯适。从小就是费头子,上树下河掏鸟抓鱼,无一不精,抽烟喝酒,谈情说爱无一不会,恐怕偷鸡摸狗的事也是有的。

在外头惹了好多人不高兴不晓得,反正在屋头经常和老四一起气得三妹儿不吃饭,还拿石头丢过难得回哈老家的大姐。

在厂头更是出了名的二公子,当然是因为耍出名的--带起□□镜儿,穿起喇叭裤,背起录音机去跳舞滑冰是常事。

20来岁年纪轻轻喜欢养鸟,没得事就提起鸟笼,到处遛鸟。那时候还很瘦,留青年潮流的长头发,长得一般,小眯眼儿比较秋(土没得精神不伸展)。

耍朋友的时候就把阿香气哭过,哎,真的是鲜花插在那个什么上......

现在说这些又还有啥子用?!香生都生了,长了20多斤全部都长到大人身上了,娃娃才4斤多,是个女儿,长得像爸一点儿都不好看!一点儿都没有体到妈的优点。

寒冬腊月,那时候没得空调,阿香冷得发抖,最可气的是李老二因为等得太久了居然先回去了!医生只有给她盖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