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5章 返回地星(1 / 2)

加入书签

此时的地星,早已不复罗刹离开时的模样。

体积庞大的太空船坞静静地耸立在星际空间中,横跨上千平方公里的面积,周身指示灯闪烁不断,各项信号传输与接收。

每时每刻都有运输船往来,它们有的运输能源,有的运输经过简单处理的矿产金属,有的运来各种设备器械以及组装元器件,这些都是建造新式战舰需要用到的资源。

太空船坞内部有加工厂与生产车间,有制造成产线,大量机器人和人类在这里忙碌不休。

机器人由弱人工智能·乾坤操控,能够完成一些重复率高,且危险系数相对大的工作任务。

在这方面,机器人更加精确,效率也高。

随着科技发展,原本劳力不足的问题早已被解决,大量机器人充斥在各个岗位上,它们不知疲倦为何物,不知劳累为何感,在充足的能量供应下,它们展现出了极高的建造效率,将原本计划十年的建造工程硬生生压缩到一年半,这是一个惊人的速度。

这样一群夜以继日工作的优秀劳力,维持他们的活动十分容易,只需要提供能源,在它们损坏时检修一番,换几个备用零件,稍加保养后,它们又将踏入辛勤的建造大军中。

太空船坞,不仅制造新式战舰,还建造生活居住型飞船,龙翔一直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他要走出母星系,开创人类文明的未来。

这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很有可能成为流浪文明,这个过程将持续到他们找到一颗适宜改造生活的岩质行星,等将这颗行星改造完毕后,他们会摆脱飞船,重新生活在地面上。

这个过程的时间,龙翔不敢保证,哪怕飞船现在的航速已经达到展开恒星际航行的要求,他也无法保证。

距离离开母星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他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不是所有人都会赞同他的计划,也不是所有人都拥有离开母星球的勇气,这里是家乡,外面的世界对他们而言太陌生了,陌生就是未知,未知就是危险,危险意味着灭亡。

可留在这里,也没有出路的啊!

在太空船坞建造完毕后,星河之城的大量工业体系和指挥领导机构就搬迁到了这里,同时还有科研院那群人,以及各种先进工种,负责维持它的稳定运转。

此时的星河之城中,仍有将近两百万人口,这是一个庞大数量,如果将他们全部打包装入生活居住型飞船且保持人口密度以及居住环境的话,至少需要五百艘大型飞船。

大型生活居住型飞船的建造并不困难,它的建造难度远远在三级文明的旗舰级飞船之下,而且因为无需装载战斗系统的缘故,它的体积往往比旗舰级飞船还要大,它不是战舰,用不着上战场,是被重点保护的对象,所以它的要求不会那般苛刻。

这种居住型飞船被命名为‘家园号’,目前只有一艘竣工,经历过各项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没有问题。

因为没有掌握力场科技的缘故,所以家园号内部将以自转的形式产生与地形引力相差不大的重力,内部建造下了很大的功夫,它并不全是钢铁结构,而是传统意义上的绿化式城市。

这是一座城,有完整的内部循环系统,就像是一个小型世界。

天空上有一颗人造太阳,散发舒适的光芒,气候可直接手动调节,那些丧心病狂的家伙甚至在设计规划的时候建造了多处大型娱乐设施。

家园号飞船中有山、有水、有动植物、有外人难以想象的一切。

家园一号飞船,虽然开放了入住申请,但没几个人愿意离开星球地表,搬迁到飞船中居住。

如今的家园一号飞船内部居民,是维护太空船坞内部大量建造工程的工程师等一系列工作人员,通过工作中一些细节的观察,他们大概能猜到一些今后的发展走向。居住型飞船,如果不离开母星系的话,这种体积庞大作用单一的飞船根本没有用处,它就像是方舟一样,携带着生命的火种,奔赴全新的世界。

和星河之城这边情况类似的是异人王城,他们的建造速度更快,而且没有那么多扯皮环节,文明最高议会负责整个文明的发展方向,王不在时,议会行使王的职责,是命令,没有商量的余地。

他们正在逐步向居住型飞船中迁移,相比星河之城,他们的人口数量要更多,所需要的飞船数量也更多。

等到舰队全部建造完毕,能源储备充足,人口迁移进程结束,他们即将踏上迈向宇宙的步伐,离开这个生活了上万年的母星系,向外探索。

他们是三级文明,在这个宇宙中,他们不属于蹒跚学步的婴儿,他们已经有了自保的能力。

未来太过遥远,充满了未知,也意味着无限可能。

计划,一直都在顺利进行。

龙翔知道,到了通知所有人即将进行远大航路的计划了,他们将离开这里,离开这颗星球,离开这个恒星系,去追寻未来。

提前通知计划,让他们有时间理解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