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章 将计就计(1 / 2)

加入书签

“什么?”接到密报的李景祯差点惊掉了下巴,“永安城那边要放弃辽州?”

李景祯反复查看手中的密信,字迹无疑是徐甫本人所写,其中暗号也准确无误,信封上也没有被其他人拆开的痕迹。也就是说,密信上所言之事,很有可能是真的。李景祯想了想对侍卫说道:“把送信人带来。”

不一会,传信的家丁被带到中堂跪在地上,叩首高呼:“殿下!”李景祯看着他,说道:“这信是什么时候离开都城的?”

“回殿下话,是小人五天前才离开都城,星夜送来的。”

“那你离开之时,坊间有没有什么奇怪的传闻?”

家丁迟疑了一下,犹豫道:“小人听说……听说陛下要裁撤辽州!”说完,家丁急忙磕头谢罪。

李景祯扶住了他,“送信辛苦了,你好好休息一下吧。”受李景祯如此关心,家丁感激涕零:“谢殿下!”随后便退出了中堂。

等到家丁离开,一个身影从堂后走出,来者正是莉娜。见李景祯一脸愁容,莉娜问道:“殿下,怎么了?难道你们那边出变故了?”李景祯闻言,把在手里攥成一团的密信递给了她。莉娜看着密信,脸上露出了和李景祯刚才一模一样的神色。

莉娜伸手遮住她微微张开的红唇,但掩盖不了她脸上的震惊:“你们人类要从这里撤军?”

李景祯点点头:“而且要求在入冬之前就完成。一旦被李元毅得逞,不论对你还是对我都百害而无一利。我最多只是我个人身死,若是匈族势力趁机渗透此地,那你们精灵族恐怕就要灰飞烟灭了。”

不等莉娜说什么,李景祯继续道:“所以咱们的计划必须提前了。好在不全是坏消息,密信里说李元毅要把辽州官员全都调往蜀州,在他们走后匈族来前,辽州还有一段空窗期。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李景祯大脑飞快运转,想在从永安城漫延出来的滚滚风雷之中,抓住那一丝转机。

李景祯整了整衣服,将密信从莉娜手里拿回来,又从堂后取出辽王印交到了莉娜手上。“我去一趟将军府,你替我在这看着,若是之后还有密信送来,你就在信封上加盖我辽王印,命人转送到将军府上去!”

莉娜接过辽王印仔细收好,对李景祯说:“放心吧,如果有信件我让人第一时间去你那。”莉娜叹气,“这下不得不借兵了。”闻言,李景祯冲她一笑:“如果此事没有刘轶枭授意,休说借兵,我连他人也一起借来!”

“什么?怎敢拿此事胡闹!”镇北将军刘轶枭是看见密信之后第三个被震惊到的人,此时他的表情与之前两人一模一样。他一把将密信拍在桌上:“混账!军国大事,岂能如此玩闹?”

而在他面前,李景祯怒道:“刘叔叔休想否认!裁撤辽州的消息早就在永安城传遍了!若非叔叔首肯,朝中怎敢出此下策?驿卒从永安城至此最多十日便可到达,到时即见分晓,叔叔又当如何瞒我!”

见刘轶枭百口莫辩,李景祯心中暗喜,但仍是一副愤怒的表情,抓起密信指着上面的字道:“我原以为叔叔早已位极人臣,功无可封。原来在叔叔之上还有北境都护一职。如今叔叔高升为北境都护,统领三州兵马,小侄先恭喜刘叔叔了!”说罢,李景祯假模假样的拱了拱手。气的刘轶枭脸色通红。

“这……这!哎呀,我的好贤侄,此事刘某确不知晓啊!”看着嘲讽拉满的李景祯,刘轶枭先将其扶上首位,见他毫不客气地一屁股坐了上去,刘轶枭叹息道:“此事从来没有人和我商议过,我又能如何知晓?”

李景祯冷笑道:“既然如此,小子多说也无益。既然将军嫌这辽州挡了将军的青云坦途,小子也不好强留。只求将军走前给我留下两千兵马,小子亲往前线独自挡之!”

刘轶枭听完更是怒发冲冠,拂袖离开中堂。不一会,他又拿着一把形制粗糙的战刀回来。刘轶枭走到李景祯面前,将刀递给了他,咬牙说道:“贤侄,这刀是刘某当年跟随你父皇自襄城起兵时,你父皇亲手所赠。如今我将此刀交付与你,若是我刘轶枭退回关内半步,就请用此刀先斩我头!”

李景祯站起身来:“若是小侄今日所讲有半句虚言,小侄便将此刀与小侄之头,一并送回!”

说罢,李景祯郑重的接过战刀,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将军府。

接下来十几日,李景祯再也没离开过王府,每日只是喝茶看书,仿佛这场事关辽州的巨变并不存在一样。此时李景祯也安坐于书房中,正当他看完手中这页,一名侍女走过来施了一礼道:“殿下,镇北将军求见。”李景祯站起身,侍女立刻上前帮李景祯整理好仪表。“带将军去中堂安坐。”说完这话李景祯便离开了。

当李景祯到了中堂,刘轶枭早已在堂上等候。见到李景祯,刘轶枭连问候都没有,只是叹了口气。李景祯也不说话,等坐上首座,明知故问道:“刘叔叔,都城敕命如何?”

“果如殿下所言,永安城命我将辽州兵马分为三支,在两个月之内,就是在十一月底之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