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章 初步规划(1 / 2)

加入书签

今晚,就是苏启哲报仇的绝好时机。

刚才,苏启哲从食堂柴堆捡回的棍子,就是特意为那个王八蛋准备的。

说什么,苏启哲今晚也要揍得那个混蛋生活不能自理。

正在苏启哲沉思的时候,对面楼6楼某个宿舍的灯突然亮了起来。

光线有点暗,苏启哲只能大概看到有个女生的人影在宿舍里晃动。

确认历史没有任何变化后,苏启哲返身回到了宿舍。

他记得案件是发生在凌晨一两点左右,这会时间还早着呢!

书桌前,苏启哲找来笔纸,把这两天思考的内容写了下来。

想要成为人上人,就得先有钱傍身。

对于后世时代发展的脉搏,苏启哲心里自然一清二楚。

90年代到千禧年这段时间,依然是发展实业的黄金期。

千禧年后,逐步崛起的是互联网和房地产行业。

到2010年以后,则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

现在才1994年,还是得走实业的路子。

搞实业的话,剔除那些国家专营以及需要重资产投入的行业,剩下的行业依然很多。

苏启哲列了一堆行业,又觉得这样梳理太笨了。

他另外翻了一页纸,重新归纳起来。

做生意,无非三种模式。

第一种,薄利多销型,比如生产衣服、日用品、搞餐饮等。

第二种,卖贵重商品,单件利润高。

比如生产汽车,卖出一台利润都是以万为单位计算的。

第三种,独家生意,市场上只有你有这种产品或者技术。

当然了,你能让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只允许你经营也算。

苏启哲先盘点了一下自己的家底。

即使他能在股市大赚一笔,扣除要还徐凤娇的钱,也剩下不了多少钱。

保守估计,也就20万左右的本钱。

这点本钱,可没法上马太大的项目。

什么独家专利和技术,更是没有了。

这样看来,适合苏启哲起家的生意也就第一种。

薄利多销,本钱投入又小的生意。

苏启哲在脑海里过滤了一遍,倒是想到了一种能快速上手的生意:开奶茶连锁店。

现代工业奶茶,90年代左右起源于宝岛地区,差不多要到1996年以后才会传入大陆。

现在整个大陆地区,市场都处于一片空白状态。

奶茶那东西,无非就奶精兑水,加点果糖、茶水、珍珠、椰果等配料。

不仅单杯制作成本小,开一家店铺的成本也小。

恰好,苏启哲上辈子在魔都的一家食品厂当过机械操作工,他恰好知道奶精的配方。

奶精那东西,只要有空压机、搅拌机和烘干机,小作坊就能搞起了。

反正,魔都是全国的时尚风向标。

只要在魔都打开名气,然后就能搞连锁加盟了。

毕竟,苏启哲只要维护好品牌,控制货源供给就行了。

与其费力气全国铺开,还不收加盟费舒服。

等挣了钱,后面投资什么领域都游刃有余。

敲定了初期的发展思路,苏启哲详细在纸上列满生产奶精需要的原材料、设备、工艺流程等内容。

甚至连后续开店的人员、设备、场地、预算、加盟方案等内容,苏启哲都做了初步规划。

十多分钟后,苏启哲将写好的内容撕下来,放在帆布包的夹层中收好。

坐回书桌前,苏启哲又琢磨起来。

距离股市能收割“第一桶金”,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苏启哲总不能浪费吧!

于是,苏启哲又想到了一个不需要什么成本投入也有可能挣到大钱的行当:写小说。

再过几年,那两位新锐青年作家——韩某人和小四,就要开始崭露头角了。

苏启哲曾经看过一篇关于那两个家伙的报道,人家靠着畅销小说分到手的版税就数以千万计。

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还名利双收。

说实话,两人的作品苏启哲也看过。

不是他们写得有多好,而是两人出名早。

在一众传统文学里出现两本特立独行的书,尤其显得鹤立鸡群。

你把时间再往后推十多年,等网络文学兴起后,你看两人的书还能那么火不?

1994年这个时间点,想靠写小说成名也更加容易得多。

而苏启哲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后世看了近20年的网络小说。

什么流派、题材他没看过?

都不用费脑子想,直接抄过来就行了。

然后,苏启哲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