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一十五章大行情要来了(1 / 2)

加入书签

12月03日上午,魔都证券交易所外。

欧阳倩正在叮嘱金融学班的所有人:“同学们,大家进去后一定要遵守规矩,千万不要乱跑和大声吵闹......”

欧阳倩这位老师还是很负责的,为了让大家学好《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不仅上课生动有趣,还通过关系把金融学班弄到了证券交易所来现场参观。

这种户外教学参观,立刻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反响。

一来是可以跳出枯燥的课本,二来是能趁着上课的时间出来见见世面。

另外,大家都是学金融的,本身对证券交易所里面的情况也比较好奇。

这个好奇,肯定不包括我们的苏启哲同学了。

咱们苏启哲同学,还是申银证券的大客户呢!

当然了,咱们苏启哲同学今天来这里可不是参观的,而是借着便利光明正大来炒股的。

在苏启哲上一辈子的印象中,从1996年初到他被学校开除的那一年半时间里,整个魔都股市都杀疯了。

当时的股市现状是:无论你买什么股票都能涨,完全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也不需要你费心思去选什么股票。

买买买就是了!

不仅仅是有钱人,很多工薪阶层拿出棺材本杀入股市。

发展到后来,借钱、贷款炒股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机关单位、企业、工厂、学校、医院......随处都能看到在讨论炒股的人群。

据说,当时三个魔都人里面就有一个在炒股。

那个时候,整个魔都好像魔障了一样,陷入了炒股的怪圈。

好像你不炒股,就落伍了一样。

实际上,这里有一定大环境的背景。

一来,咱们国家经历了3年的市场经济调控,股票的下行趋势已经到底。

二来,为了迎接1997年香江回归,国家在经济上出台了很多有利的政策。

三来呢,这其中也少不了各种资本、游资的推波助澜。

从1996年1月开始,股市就接连跳空高开。

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的512点,上涨到1997年5月的1510点,整个牛市周期长达一年零四个月,为A股历史上的第二波大行情。

据说光是1996年这一年啊,A涨幅超过5倍的股票超过一百支。

涨幅超过100个点的股票,更是超过了400支。

而同期,A上市的股票也不过513支而已。

完全可以说,闭着眼睛买股票都能赚到钱。

再然后,就是席卷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了。

从1997年6月一直持续到1998年年底,同样是一年半左右的周期。

之前笑得有多开心,后面哭得就有多惨。

欠了一屁股债还不起自杀的大有人在,不少人直接从证券交易所的楼顶一跃而下。

苏启哲既然知道大环境走势,又怎么可能不心动呢!

说实话,1996年炒股的回报率可比搞实业高多了。

除了那些写入《刑法》的生意,什么实业能有5倍以上年回报率?

为了不那么引入瞩目,苏启哲自然不可能等到1996年1月份才入局了,他现在就要提前杀入股市了。

而且,苏启哲可是准备了一大笔资金来炒股的。

之前,苏启哲从小日子手中搞来的那280万美元,扣除买别墅和向鸿运饮料注资的钱,花得还剩下200万美元。

再加上苏启哲今年陆续存下来的外国稿费,总共有234.2万美元的资金储备。

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在1940万左右。

苏启哲再从发行专辑的收入里凑一点,初始资金就凑了2100万。

这笔钱,苏启哲可都是打算投进股市里的。

当然了,苏启哲也不用将那234.2万美元换成人民币。

他只要把这笔美元抵押给花旗银行,自然能从花钱银行贷出差不多数额的人民币货币。

没办法,这年头美元兑换人民币容易,你人民币兑换美元就难咯!

经济危机的时候,苏启哲还要去国外跟着资本大鳄吃肉呢,他自然得多存点美元外币了。

两个穿着职业装的女性走过来,欧阳倩赶紧迎了上去。

苏启哲一看,还真是巧了。

其中一个,正是他师姐苏美娜。

苏美娜跟欧阳倩寒暄了几句,就朝人群中的苏启哲招招手。

苏启哲迎了上去,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师姐、欧阳老师,我要是没有猜错,你俩应该是老相识了吧!”

欧阳倩笑而不语。

苏美娜一脸得意道:“倩姐是我留学时候的学姐,她比我高一届,她毕业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