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回:李妃托梦妊龙种,包拯打道回故乡(2 / 2)

加入书签

自为拥有名字欢喜一场不提。

且说包播于边关十年余饱经风霜,一时回得府上,自是舒心,亦权且不闻官场之事,与家人温馨半月许,方才赴建昌军署签到任上。包播赴任之后,一来嫌修仁里宅院确之窄陋,二来由于远离军署,往来确之不便,遂商榷着购置得新宅院,并将新宅取名曰“绥包坊”,至此举家迁入居住。

待到各方面均布置妥帖,时间又去将近两月,渐渐已是入冬时节。包播寻思着多年戍边劳顿,不能侍候父母,欲意事假省亲,遂经朝廷批示得以休假仨月,至来年方正式上任。这便与家人商榷,望携同妻小以及三弟一道前往合肥包府探望父母。包拯听言将随兄长与嫂娘远行,探望自己素未谋面的爹娘,确也很是兴奋一场。——为此,包播曾与妻讨论再三,考虑到自己成家立业于外,由于二弟包振数年前不幸因病早卒,父母如今人至暮年孤苦无依。但崔氏忆起当年之事,提出务必先探得公婆意思后再定夺为宜,故包播于日前特地书信言及三弟之事,父母听得此信倍感欣慰,以至于喜不自胜,回信极言惦念之情。然姑母包氏无论如何要将包勉留自身边,崔氏深知母亲良苦用心,回头一并劝慰夫君依允母亲,方才成行。

于是打点计划周全,即日起程。包氏挽着包勉送出大门外,包勉嘱托娘亲早些回来,又与小叔包拯两小子离情别绪一番。待包拯随嫂娘坐入马车,兄长亲自驱车,缓缓向合肥进发。一路上昼行夜宿,因时值初冬,寒意不沉,亦不甚萧条,沿途饱览着斑斓景象。然包拯却无心于沿途风光,多次向嫂娘打听包府与爹娘的状况,可崔氏又哪里能知道许多,只好揣测着敷衍塞责过去。经多日旅途,伴随包拯的企盼,终于到得包府门下。

此时已早有下人报入府上,包父令仪与夫人张氏急急的会至正厅。随着下人引路,包播紧跟于前,崔氏挽着包拯于后,一并来至正厅,包播先拜见过父母,接着崔氏拜见过公婆后,方才引着包拯逐一拜见爹爹令仪与娘亲张氏。张氏见得,赶忙起身扶起,并牵手揽入自怀中,随上下打量一番后道:

“我儿还是这么黑。”接着又面向包播道:“播儿,可予三郎取得名否?”

包播遂回禀母亲,已代父母为三弟取名包拯。令仪一旁思忖片刻道:“拯字甚好,既感念于当年江管家萌此善行,又有幸得长嫂多年来细心抚育,方使三郎安然无恙。”

随后,示意包播与崔氏坐定,一面聊些十余载分离之情,一面遣下人置备起酒菜。席间父母又问及包播将来之打算,包播言及一来自身受命于朝廷出任通判建昌军事,二来南城偌大的家业无人打理,况如今姑母膝下仅只崔氏一女,指望得以照顾。令仪夫妇思量一番,亦无不颔首应允,便不再提及此事。待用餐完毕,包拯又央求嫂娘陪同四处走走,张氏担心他二人路径不熟,赶紧遣丫鬟领路而行,走出厅堂,转过廊阁,方来至园中,然正值冬季,又将近黄昏时分,园中并不见灿烂,唯有数株山茶花争相斗艳。

不多时,又一丫鬟找来言道:“老夫人念及大少奶奶与小少爷一路旅途劳顿,现已派人将房间布置停当,可各自回房,早些歇息。”于是二人又在丫鬟们的领路下回至房中,各自梳洗休息不提。

就此,包播与崔氏于府上住得两月余,渐渐已至年关,一方面顾虑到姑母携包勉盼望心切,又因于来年赴任在即,遂向父母提出辞别,欲返南城绥包坊,令仪夫妇考虑再三亦只得应允。这便打点起行囊,相继道别而出,令仪夫妇又是一番含泪相送,包拯与嫂娘更是依依惜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