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章 阿燕请教(1 / 2)

加入书签

不会的还能去问?妇人们都松了口气!

如此,便高高兴兴地家去了。

有的决定做麦芽糖,因家里的麦子已经发了好长的芽儿,有的决定做炒麦芽,何家二郎不是说了,要“见根不见芽儿!”

不管怎么说,只要是能把废掉的麦子抢救回来,都是值得欢喜的。

用发芽的麦子打了面,也是吃不得的!十分的酸黏,吃到嘴里黏腻的很,也卖不上价钱。可若是被低价收走喂养牲畜,大伙儿又觉得可惜。

一时,何家村家家户户忙碌起来。空气中充满了欢声笑语,比前几日的死气沉沉,不知道要好了多少!

今日,方氏跟着二弟妹将炒麦芽学习了一遍,又将麦芽糖所需要的麦子浸泡好了,等待着发芽了。没办法,她家的麦子都保住了,若不是想给孩子做点儿甜嘴儿,顺带给村民讲解,她还不舍得嘞!

最让方氏心疼的,是做麦芽糖竟然需要用到糯米!何家村地处北边,糯米稀少,价格也不便宜,村民家中大部分都没有这个。

糯米产自南方,寻常人家买来,主要是为了制作糕点,而村人连饭都吃不饱,就更别提什么糕点了。

杜兰月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儿,也给出了解决方案。

别人没有,但是她有呀!

县城里的糯米价格是八文钱一斤,比普通的大米贵两文钱。而空间里的减价糯米,价格低至四文钱,她打算倒卖出来,再卖给村里人。

本来,她也不是要赚这几个钱,只是为了方便村人,但她也不能打破市场规律,便以八文钱一斤的价格售卖

生米仇斗米恩,这都是老祖宗留下的至理名言。

虽说赚不了几个钱,但帮人帮到底。

对村人来说,省却了去县城购买的步骤,节省了路费和时间。而且这糯米可以赊账,等到麦芽糖卖了银钱之后,再将钱添补上即可。

不过,就算是如此,打算做麦芽糖的村人也少了不少。

大伙儿眼界窄,不知道这糖到底能不能卖上价儿?若是卖不好,还要再添进去几十个铜子儿,他们是万万想不开的。

所以,下晌到家中请教的妇人,基本上都是冲着炒麦芽来的。

得了汉子的交代,方氏急忙给她们炒了一遍做示范,对于天天同锅灶打交道的村妇,这玩意儿简单得很。

选取刚刚淋了雨的麦子,脱粒后放在簸箕里,等到麦芽的根儿生出,但是芽儿还没冒头儿的时候取出,放在干燥的锅里清炒,直到麦芽儿变成棕黄色,就成了!

大伙儿一看,这其实真的挺简单的。

还是做这个合适!

“大丫娘,我瞧着,这还真是跟药铺里的炒麦芽一个样儿。”

“哎呦,木头娘,你咋知道?你见过这玩意儿?”

“那是当然,我儿媳前段时间不是要断奶吗?你也知道,平日里呀吃的好,这奶水充足,不太好断。没办法,只能请了隔壁村的郎中,开的就是这个炒麦芽!花了我整整十个铜子儿呢!”

木头娘心痛地说道,要知道这玩意儿自己也能做,她才不会掏那么多钱呐!

“哎呀,还是木头娘你疼儿媳,全村能舍得给儿媳吃好喝好的,你得算一个。”

上了何家村好婆婆光荣榜的木头娘,这才觉得心痛被抚慰了一些。急忙又蹲下身看看选好的那些麦芽儿,回家跟儿媳们说一声,到时候可别选错了!这可是药!

方氏腹诽,那是你们没看见,我二弟妹天天吃什么喝什么!

一下午来了好几拨儿人,就算是当初和方氏有些口角的小么娘,来的时候都拿了一把野菜。

方氏也没客气,该收的时候得收!

她家汉子是个棒槌,客气那是真客气,每每都气的她鼻子冒烟儿。

虽说帮助别人是好的,但被帮的人,适当表现出一些诚意,不也是应该的嘛?

再说,方氏教的也用心,事关重大,她心里有数。

见人走都的差不多了,阿燕道,“阿杏姐,你说我是做麦芽糖好,还是炒麦芽好呢?”

她家里劳力不多,虽说有大伯子一家,但都是好吃懒做的,当初村里没被发动起来抢收的,就有他们一家。

阿燕两口子心里虽着急,但这麦子又都不是自个儿小家的,就算是将来打做粮食,她的两个闺女也吃不了多少,都是吃的麦麸!索性,她也不说什么了,听人劝吃饱饭!她那婆母连这事儿都不清楚,干说有什么用?!

倒是现在,眼看着家里的麦子都要生芽儿了,还都是自家汉子辛苦扒拉出来的,她也不能坐视不理。

再者,由着这次的事儿,她在家里发了好大一通脾气,甚至说出了带着孩子和离的话,她那绵软的汉子也是难得硬气了一回。

公婆倒也不害怕他们分家,生了两个赔钱货,还好意思分家?!

听说老何家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