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4章 走的是绝路(1 / 2)

加入书签

周喻辞官之后,在临州城开了一间书院,从此,教书育人,不再涉足官场,与从前的人和事,割裂开来。

他和赵行本是同窗,两人一同读书,一同赶考,一同高中,交情匪浅。

赵行的正妻不能生育,纳了周喻的妹妹为平妻。

最后,却是周喻指证赵行,逼得赵行以死自证清白,含恨而终。

赵夫人悬梁殉情之前,一把火烧了赵家,赵家上下无一活口。

然而,暗卫细查之下,发现本该死在那场大火中的人,活了。

活下来的,正是赵行的平妻,周喻的妹妹,周静姝。

如今的她,是知府吕严的外室,育有一子,名周慕白,今年十四岁。

这就很耐人寻味。

沈青黎看着暗卫查到的这些消息,侧首看向萧宴玄:“看来,我们得去书院走一趟。”

......

翌日,晨光破云而出,映亮整个临州城。

碧空之下,城门前,人头攒动,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锦一坐在车辕上,夹在其中,等着进城。

一刻钟后,马车缓缓前行,进了城门。

沈青黎掀起车帘,城内井然有序,宽阔的街道上车马往来,两旁的商铺鳞次栉比,一路行去,视线所过之处,皆已是一派热闹祥和的繁华景象。

书院位于城南,在临州城颇负盛名。

马车在书院门前缓缓停下。

锦一从车辕上下来,塞给守门的小厮一两银子,道:“我家公子夫人从长安慕名而来,想见你们书院的院长。”

小厮收了银子,不敢怠慢:“姑娘稍候,小的这就去通禀。”

小厮转身进门,没多久,又匆匆出来,朝马车行礼道:“贵人,我家院长有请。”

萧宴玄率先下了马车,候在一旁,等沈青黎出来,扶着她下了马车。

他们两人,一个清冷俊美,一个明艳昳丽,皆是龙姿凤采。

小厮一时都看呆了。

锦一目光冷冷扫过去:“还不带路?”

“贵人,这边请。”

小厮一个激灵,连忙回神,引着沈青黎和萧宴玄进书院。

刚进院子,一个身着青衫的少年,从回廊走过。

少年容貌俊秀,看起来年纪不大,十三四岁的模样,浑身上下都透着雅正端方之气。

小厮看到他,脸上不禁扬了笑。

沈青黎眸光微深,问道:“那是谁?”

小厮神情之中,隐隐有些自豪:“周学子是我们院长的得意弟子,自小就有神童之名,回回考试都是第一,如今已考取功名,还是第一,是临州城百年来最年轻的案首。”

十三四岁的案首,惊才绝艳的少年郎。

沈青黎微笑道:“临州城真是人杰地灵,那位案首可是周慕白?”

小厮脸上的笑容更大了:“正是。”

果然是周慕白。

慕,意指向往,敬慕,思念。

白,代表高洁,清白。

慕白之意,即崇尚清廉,不同流合污,亦有真相大白的期盼。

周喻倾尽心血栽培周慕白,为的是有朝一日,为赵行平冤昭雪吧。

周慕白,是周氏和赵行的儿子,而非吕严的儿子。

小厮引着两人去了花厅,下人上了茶,没多久,周喻就来了。

他打量着两人。

两人雍容矜贵,通身都是大家气派,怎么可能看得上他这小小的书院?

周喻端茶润了润喉,问道:“两位为何而来?”

萧宴玄淡淡道:“为陈年旧案而来。”

周喻脸色猛地一沉,眼中迸出锋利的冷芒。

与他有关的陈年旧案,唯有一桩。

十几年前的赈灾贪污案。

周喻将茶碗搁下,目光是前所未有的冷厉。

他盯着两人,森然冷笑:“两位真是好大的胆子。”

临州城内,从来没人敢提起赈灾贪污案。

哪怕,此次临州大涝,百姓想起当年惨状,也只敢私下偷偷说上两句。

说多了,命难保。

屋里的气氛冷了下来。

萧宴玄垂眸饮着茶,漫不经心地说道:“周院长博学严谨,门下弟子惊才绝艳,可谓是临州城的一桩佳话,但世人却只知,老子是个罪臣,儿子就该如过街老鼠一般,世上庸人无数,偏偏狭隘好妒,最喜欢看人从高处摔落下来。”

周喻的心脏像是被什么狠狠攥住,瞳孔狠狠一缩,蒙上一层晦暗的阴霾。

半晌,他冷静下来,又端起茶碗,抿着茶,问道:“两位为何非要查这个案子?”

沈青黎反问:“那你呢?你又为何要辞官?为何要开书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