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8章 兑现承诺(1 / 2)

加入书签

卯时,天色蒙蒙亮。

百官坐着马车上朝,到了宫门口,下车时,就看到黑压压的一片。

学子和百姓还在宫门口跪着,熬了一夜,脸色都有些差,但精神仍然高昂,沙哑着声音喊着。

“玄甲军抛头颅,洒热血,以血肉之躯筑铜墙铁壁,开万世太平,何以如此不公?求陛下一视同仁,如数发放军饷和粮饷,莫凉了将士一腔热血!”

“萧家历代,舍一己之身,护大晋国泰民安,求陛下还萧家一个公道!”

“有贼子觊觎竹纸,谋害宴王妃,求陛下严惩幕后真凶,以正国法!”

普天之下,敢觊觎萧家的东西,还煽动各书院的学子,以社稷道义之名,这样的大手笔,显然出自陛下之手。

百姓愚昧,或许,想不到。

但这群学子,时常聚众议论朝政国事,岂会猜不透?

一口一个“贼子”,摆明了就是故意膈应陛下,让陛下难堪。

果然是愣头青,行事只凭意气和热血。

大臣们听着这一声声高呼,有人摇头,有人恍惚。

他们忆起初入官场之时,也有一颗赤诚之心,为社稷,为万民,为大义,热血前行,但为官至今,早就忘了初心,到如今方才涌起一股激荡之情。

“吱呀”一声。

厚重的宫门,缓缓打开。

福公公站在宫门口,朝着文武百官,高声说道:“昨夜,几位殿下遇刺,陛下忧急如焚,今日罢朝,诸位大臣请回。”

大臣之中,有人目光微闪,隐约猜到什么,又很快压下心中惊疑。

福公公扫视了一圈,问道:“丞相大人可在?”

有小厮穿过人群,拱着手,客客气气地说道:“我家大人突发旧疾,特意让小人来告假,公公有何吩咐,小人回去转告我家大人。”

大臣们暗骂一声,老狐狸。

福公公亦是暗暗咂舌。

不愧是百官之首,一句“突发旧疾”,就将自己置身事外。

他道:“陛下有事召沈大人进宫,但大人若身体抱恙,咱家回去禀报陛下。”

小厮感激一笑:“有劳公公了。”

福公公看着黑压压的人群,心中也是叹气,劝道:“诸位都回去吧,身体为要,学业为重,其他之事,陛下自有决断。”

有学子站出来,朝福公公拱手:“有劳公公为我等问陛下一句,我等寒窗苦读,只为继先贤遗志,辅佐明君,共创海晏河清,今日我等斗胆问陛下一句,他日高中,我等能圆心愿否?”

这话有些大逆不道。

明晃晃地问,晋元帝是不是明君。

福公公暗暗吸一口气:“咱家必定把话带到。”

这时,又有学子站出来:“萧家满门忠烈,绝不会有反心,陛下这般忌惮......”

这是为萧家鸣不平吗?

这是想把萧家送走!

萧家暗卫不等他把话说完,一颗石子掷过去,直接打碎他的牙,疼得他在地上打滚。

他动作很快,没人瞧见是谁出的手。

随后,暗卫假扮的百姓,很快,就把那人拖了下去。

大臣们对这一幕很淡定,事情闹得这么大,和萧家不对付的,趁势推波助澜,很正常。

人群中,暗卫喊道:“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命,是我等读书人心中所愿,萧家和玄甲军都是我大晋子民,我等在此跪谏,绝非闹事,是希望我大晋,君圣臣贤,百姓安居,绝无不公之事!”

其他人纷纷附和,高呼震天,似要传进紫宸殿中。

今日不上朝,大臣们没急着回家,反而,三三两两地聚在酒楼或是茶楼,谈论着宫门前发生的事情,以及,私下里,揣测一下圣心。

有人说道:“形势逼人,民心所向,陛下若不应,只怕不能平民愤,民心最是不可控,能载舟,亦能覆舟。”

也有人反驳道:“若应了,岂不是受制于人?日后,出点事情,都纷纷效仿,陛下威严何在?”

还有人坐在窗边,望着宫门的方向,说道:“陛下应了,才能留一个明君的贤名,别忘了陛下是如何......”

后面的话,众人心照不宣。

陛下弑兄夺位,最怕工笔史书,记录他昏聩残暴。

有人喝了口茶,感慨道:“到底是萧家,这份魄力和手段,惹不起啊。”

......

天边,云霞涌动,天光大盛。

又是一个晴日。

萧伯带着萧家下人,浩浩荡荡地送了食物和水过来。

他朝众人,郑重地行了一礼,诚挚说道:“诸位为萧家之心,萧家感激不尽,我替我家王爷和王妃谢过诸位的维护之情,萧家世代忠良,只为国泰民安,我家王爷和王妃都说,若事不可为,诸位万万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