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章 03.09(1 / 2)

加入书签

仅以此,致往生之人。

二零零二年三月九日

北城

他们相识于一个春天,一个北城的春天。

那是一个冷春,花开的比往年都要晚,空气里还有着淡淡的寒气,即使上头挂着太阳,倒也是有些冷的。

可是人们呐对于春天的想法不一,棉服风衣一起出现在街头,不惑的人捧着过冬的保温杯,杯子里还要泡上几叶茶叶,跑着过马路的小孩儿,手里拿着附着白霜的饮料。所以说呀,春天当真是奇怪,又是冷又是热,真叫人摸不着头脑。

冷冷热热的春天倒是像极的了那两个人。他们啊,一个怕热,一个怕冷,一个整天冷着脸,一个整天笑得像个傻子一样,你说奇不奇怪?就是这两个极为不像的人倒是相遇在了那个春天里。

那个怕热的人啊叫唐晟,我从来就没有见过他穿棉衣,他似乎永远都穿着薄薄的衣服,就和他的脸一样,是一副薄情样,这是我对他的初印象,总归是不太好的。你要问我为什么会认识他?那就要从那个怕冷的人说起来了。

他总是怕冷些,依稀在十月就穿起了厚棉衣,衣柜里也总是厚衣服成堆,光围巾就有三四条,我问他为什么要买这么多?他告诉我,冬天冷,多备几条御寒。

话说到这儿,我总是喜欢撇撇嘴,然后打趣他“ 哥,你皮这么厚,哪能被冻死了?”

然后他就作着要打我,我笑着躲开,便也没有下文了。

故事进行到这里,倒有些跑偏了 ,还是重新念叨念叨吧。

北城是一个很小的城,叫了北城,自然是在秦岭淮河一线的北方的,但是其实也并没有多往北,到不了东北那一方,也就是黄河稍微偏北一些,至于为什么北方那么多城市,偏偏我们叫北城,那谁知道呢?可能是因为当初取名的人图个省事吧。

而我们这个城市因为小,没有飞机场,只有一个火车站,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城里的人走出去,鲜少会有大城市的人来到这儿。

唐晟呀就是我们那个小城里鲜少的一个外客,他呀是从东面儿的沿海来的,听说家里倒是有钱的紧,至于为什么来这的原因,到现在我也是不知道的。

而他跟我哥的遇见,到就像是一个凑巧的事,可是偏偏就是这次凑巧,搭上了这两个人的后半辈子,以至于后来我常常在想,如果那两个人当初没有遇见的话,是不是可以活的更好一些,可惜啊可惜,人生就偏偏没有这个如果。

但是你要问我哥的话,哪怕重来一次我觉的我哥依然会固执的选择他,他就是这样,固执的像块石头。

我哥是在一个早晨遇见他的,那时候啊,他正在帮卖菜的姜老头儿看摊儿。姜老头儿是我们那儿一个孤寡的老头儿,无子无女,老伴儿没得早,我哥总是没事去看看他,一来二去倒也熟了起来,其实我们并不知道他的真名,因为他是卖姜的,所以我们就叫他姜老头儿。

我哥照往常一样,上午到临安街买菜,他性情有些固执,认定了哪一家的菜就会一直买,按他的理儿说呀,就是这样又快又省事,他说的也好像很有道理。

我哥人儿长的齐整,翘鼻子,眼睛也漂亮,再加上会说话,于是就跟街上的大部分人混的都很熟,在街上穿行的功夫,都是打招呼的声音。

说实话,上午的时候是买菜的高峰期,临安街此时人来人往,大部分都是大爷大妈,偶尔有几个小孩。

他如往常一样去到姜老头儿摆摊的老地方,那是一棵桂花树下,可是今天没有见到姜老头儿,今天见到的是一名穿着黑色衣服的青年。

青年穿着一件黑色风衣,正靠在桂花树下,低着头玩一个游戏机。

他瞄了这个生面孔几眼,丹凤眼,直鼻,薄唇,倒是一副薄情样,看着就不好接近。

然后他就把目光看向了旁边卖菜的黄姨,打算问一问她姜老头儿的去处,可是显然,林姨现在忙的紧,他也不愿打扰林姨做生意,向她询问的这个念头也便作罢了。

他再次把目光看向了眼前的青年,硬着头皮和他搭了话。

“请问你知不知道姜老头儿在哪儿?”

……

半晌无话,就在他把青年和没礼貌划上等号的时候,眼前的青年抬起了头。

“来找摊主的吗?他去买烟了,我帮他看下摊儿”

“噢”

……

说完了,那青年又继续低着头玩游戏,气氛降到了零点,我哥顶着气氛的尴尬,把捡到的姜拾到袋子里,付了钱便走了,真是一秒都不想多留。

拿着买来的姜,他又在临安街上随便逛了逛,见没什么要买了的,打算回去了。

他本身是不打算再买东西了的,可是瞧见那刚出炉的糖葫芦,亮黄色的糖衣裹着鲜红色的山楂,那嘴上的糖葫芦甩出老高的糖衣,竟又嘴馋了起来。

心里想着不吃了,可是一双腿此时却有些不听使唤,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