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九十七章 放弃的特别快(3 / 4)

加入书签

绝吧?”

说着,薛晴冲程煜挤了挤眼睛。

木匠先生哈哈笑着,说:“我这还没说什么呢,客就已经自动上线了。我这人吧,比较随性,不习惯那种把拘束当随意的东西。”一边说,他一边望向程煜。

程煜也微笑着,点点头,端起茶杯,跟木匠先生遥祝了一下。

“穆先生所言我懂,这些节目再如何随意,肯定也都是需要剧本来做出引导和限制的。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先不聊这个话题了。”

薛晴一愣,没想到程煜这么快就放弃了。

她哪知道,在程煜心里,木匠先生本来就不是特别好的人选,人家两千多万的微博粉丝,这里边真实粉丝再少也得有个几百万。

而程煜接受的系统任务里,需要得到至少百分之十的真实粉丝的认同,他真有些担心粉丝太多的人会给自己的任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只不过木匠先生素来跟娱乐圈走得比较近,自己在网上又有独到的一面,有他的参与,节目话题性会重一些。

在节目提案的初期,大家能想到的嘉宾人数就那么几个,是以程煜觉得问一问也无妨。

既然木匠先生现在表示他无意参加,这种事也就没必要强求了。

而且,他那个节目,是需要这些人放下架子彻彻底底把自己当普通人那样去设计的,即便木匠先生现在没拒绝,等听到节目内容的时候,也未见得还能继续不拒绝。

听到程煜的话,木匠先生也有些意外,他原本以为不管怎样,程煜总归还是会想要争取一下的。

谁知道程煜就这么轻易的放弃了。

这倒也好,省的多费唇舌,他参加过之前那个节目之后,是真的不想再参加什么综艺节目的录制了。

至少近期内,是没有这个想法的。

随意的聊了聊天,程煜开始询问一些关于文玩字画上的问题。

这些李教授是权威,自然基本上都是他在介绍。

说到了北墙上挂着的那幅画,程煜这才知道,那也是一个现代名家的作品,不过他对李教授说的那些笔锋啊意境啊之类的东西也不太了解,多数时候都只是在点头配合。

“李老,我看您那个条案上,放着镜子、花瓶和座钟,您是徽州人?”

在交谈的过程中,李教授其实也看出程煜对于文玩字画几乎没有任何的认知,顶多能区分一些基本的材质,要不是木匠先生在场,他恐怕也早就兴味索然了。

现在听到程煜突然这么一问,倒是稍微来了点儿精神。

“你了解徽州的文化?”

程煜谦虚道:“谈不上了解,只是恰好看过一些关于徽州文化的书籍。我大致上记得左镜右瓶,中间放个座钟的摆设方式,是徽州地区的一种寓意。”

“哦?呵呵,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了,就连黄山、婺源地区的很多年轻人,都不明白老宅里放着的这些摆设有什么意义了。小晴,你知道么?”

薛晴眨了眨眼睛,摇着头,说:“我记得小时候好像问过您的,花瓶和座钟都算是古董,放在这里我还算能理解,但那个镜子,根本就是现代工艺品,您也给放着,我不太明白。可那是很小的时候的事了,我记不得您当时回答的是什么了。仿佛是四个字……”

程煜接口道:“终生平静。”

李教授微微颔首,薛晴也道:“对对对,就是终生平静的意思。”

“小程,我要考考你,你看啊,终生平静四个字,其中三个都是一一对应的,那么这个生字怎么解释?”

“看过的那本书上,说的是早年就只有平静,近代有了能出声的鸣钟之后,才变成的终生平静。这个生,其实就是声音的声,直接区钟声的意思。”

李教授点了点头,说:“嗯,这大概是最常见也最合理的解释了。”

“但我自己有些想法。”

“说说看。”

“终生就是取得钟声之意,当然没什么问题。

可一般的座钟,即便是会敲响的,顶多也就是个半点报时吧。

半小时一次的自鸣,跟终生的词意有些不符。

而且,如果只是这种间隔的钟声,为什么非得等到近代有了鸣钟之后才加上?

古代的铜钟铁钟,只要放个钟锤在边上,有的是人看见了都会动手敲上两记。

那岂不是也是钟声?”

李教授听到这里,微微一笑,说:“有点儿意思。”

程煜继续说:“其实我当时就只是看了一本书,后来想起这些,就又查了一些资料。

基本上都是带有针对性的了解一下,并没有通篇阅读。

不过,我倒是确定了,在早些年的时候,徽州人的老宅条案之上,摆放的是两只瓷瓶,一面镜子。

其中一只瓷瓶,是用来搁置主人的帽子的。

上边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