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7章 算计(1 / 2)

加入书签

李澈静默几秒后才轻声笑起来,免了众人的礼。

不等李澈说话,云初念便在旁边抢先说:“靖王殿下来了此处,定然是知道了各位的情况。殿下贵为皇嗣,必定会为大家解决目前的困境,大家有什么难处大可放心的向殿下诉说。”

话音一落,群情激动。

刚刚站起身的众人又乌泱泱跪了下来,一个个不住的向李澈磕头,泪流满面的大喊:“求殿下救命!”

一片磕头声中,一名衣衫褴褛发丝干枯如稻草的老妇人抱着一个脏污的襁褓跌跌撞撞的冲到李澈面前,将怀中的襁褓高高举起,声嘶力竭的大声哭喊:“殿下,家乡大旱,逃荒路上孩子他娘生完孩子就活生生饿死了!求殿下救救我的孙子!”

声音凄厉如杜鹃啼血,令闻着落泪。

随着她的动作,被她保护的很严实的襁褓裸露在众人面前。

里面哪里有孩子,分明只有一节烂木头。

云初念垂眸,满眼悲悯。

她来此处的第一日就听闻了这个老妇人的故事。

老妇的丈夫多年前死于一场战乱中,她一个人拉扯独子长大,在去年为独子娶了个贤惠的媳妇。

年初,新进门的儿媳有喜,一家人喜气洋洋的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到来,结果就遇上了这等灾难。

旱灾导致家中粮食绝产。

一家人的生活无以为继。

为了给怀孕的妻子找吃的,老妇人的独子每天进山里打猎。

一开始还运气不错,时不时能猎到兔子等物,换些米面,日子尚能继续。

但祸不单行。

某天老妇人见儿子彻夜未归,第二天天还未亮就去山里寻人,却只在山涧中找到一些沾满血迹的残碎布料。

家中只剩下一个腿脚不便的老妇和怀胎已八月的儿媳。

两个女人痛过,哭过,最后一合计,决定逃荒离开。

一开始她们没有想过来京都,只想着衢州活不下去,那就去隔壁的衡州,或者更远一些的幽州。

山不转水转,活人岂能被活活饿死?

彼时,消息闭塞的她们并不知道这两地的情况比她们还要糟糕。

一路上,连野菜都被人拔光了。

连日的疲累加上饥饿,怀胎尚还不足九月的女人早产了!

用了足足两天两夜,才艰难的生下一个孩子,但之后没过半个时辰,她就撒手人寰,再无生气。

没了母亲的喂养,新出生的孩子也没能活过第二天。

自那以后,老妇人便疯疯癫癫的,混在逃荒的人群中,一路跟随来到了京都。

她的怀中一直抱着孙子出生时用的襁褓,里面装了一截烂木头,每天细细的哄着,喂它喝粥,哄它睡觉,只以为自己的孙子尚还在世。

云初念得知她的情况后原本想为她治病的,但老妇人根本不让任何人靠近。

云初念尝试几次无果后,也只能放弃这个念头。

却不想她的执念竟如此之强,就算是疯癫了,也还惦记着想救自己的孙子。

云初念鼻尖酸涩。

为这无情又困苦的人间。

李澈薄唇紧抿,看着面前的那节木头,眉心突突直跳。

他原本只是路过,听说云初念在这里,想到她昨夜苦口婆心对云远庭的劝说,心念一动,鬼使神差想来见一见她。

结果却被云初念反将了一军,现在连脱身都困难。

激动的难民将他团团围住,寸步难行。

李澈目光阴冷的看向云初念,云初念也直勾勾的看着他,目光沉静,无悲无喜。

他先前就在云初念手上吃过亏,知道她雁过拔毛的性子,所以此刻他立即就明白过来云初念是故意的。

她就是故意说这些,将自己架在火上烤,下不来台。

毕竟,他贵为皇子,若此刻一走了之,弃这些难民于不顾,那说破了天都是他做的不对。

李澈想通这一层,心中的怒气尽数散去,勾唇笑了起来。

他自马上下来,很自然的从老妇人手中接过那个脏污的襁褓,温柔的说:“孩子很可爱,放心吧,各位的处境我已经见到了,我来此处就是想为各位解决困难的。”

此言一出,引起众人的阵阵欢呼。

他又将那襁褓还给老妇人,全程眉头都不曾皱一下,仿佛襁褓中真的有一个活生生的孩子一样。

“早就听闻萧老夫人在此处设立粥棚,也想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却碍于公务繁忙,一直没有时间来此处。今日原是要出城办事,路过此地便也想了却自己一桩心愿。我愿意认捐五万两银子,用来安顿各位的衣食住行。望各位能平安渡过这个冬日,待之后荆州的战事平息,朝廷自会安顿好各位。到明年开春,新的粮食种下,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正巧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