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章 敌我态势,亡命滇西(1 / 2)

加入书签

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9月。

南明永历小朝廷,爆发内战,孙李相争。

大西系,军阀巨头之一,秦王孙可望,在贵州起兵10万,其中夷汉选锋军,精锐6万,攻打云南。

大西系,另外两2个军阀巨头,晋王李定国,蜀王刘文秀,领兵4万,迎战孙可望。

双方在云贵边境,曲靖交水城,爆发大战,孙可望的部下,白文选、马宝、马惟兴等将,临阵反水,李定国、刘文秀部大胜。

秦王孙可望,仅仅带着100多人,逃回贵阳,9月底,再逃到长沙,易发降清。

次年,公元1658年,二月,降将孙可望,在湖南长沙,被满清封为义王。

孙可望,投降后,献出永历政权的地图,把贵州、四川、云南等西南各省,关隘虚实、粮草分布、兵力配置,全部告诉满清朝廷。

永历十二年,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二月。

满清朝廷,摸清永历政权的虚实后,决定遣兵十万,进攻南明,兵分三路攻西南三省。

平西大将军吴三桂、都统李国翰,领北路军从四川进攻,征南将军卓布泰(鳌拜兄长),领南路从广西进攻,靖寇将军罗托、大学士洪承畴,领中路,从湖南进攻。

11月,晋王李定国领3万精兵,与卓布泰4.5万大军,在贵州西部,盘江会战,李定国大败特输,贵州军民被杀几十万,晋王家属妻子,被俘处死。

12月13日,晋王李定国,带着残兵败将,撤回云南昆明。

皇帝朱由榔,得知消息后,惊恐万分,连夜召集朝廷文武重臣,举行御前会议,朝廷该怎么办?向哪里跑路?

第一个是,晋王李定国主张,转战湖南,再找机会,攻入越南。

第二个是,翰林院讲官刘茞,蜀王刘文秀的旧部,广平伯陈建,按照刘文秀的遗书,提出转战巴蜀,汇合闯王系,虁东十三营,临国公李来亨,靖国公袁宗第等,经营巴蜀,找机会再反攻陕西。

最后是,黔国公沐天波,权臣马吉翔,提出退守滇西,找机会反攻,若战事紧急,可出逃缅甸。

会议在争吵中,不欢而散。

会后,阁老马吉翔,暗中勾结,晋王亲信金维新、龚铭,劝说晋王,于是,李定国改变主意,决定退守滇西。

12月15日,永历皇帝朱由榔,带着内宫家眷、文武群臣、随从几万人,由总兵靳统武,带着4000驾前军,护卫銮驾,离开昆明,再次踏上逃亡之路。

最让人无语的是,在永历朝廷撤离昆明时,晋王李定国、巩昌王白文选,提出建议,烧毁存储在昆明的粮草物资。

皇帝朱由榔,却说“担心满清大军,到了昆明后,没有粮草物资,会害苦朕的百姓”,下令,放弃烧毁粮草。

满清大军十万,正月初三,进入云南昆明,到9月份的时候,才消耗完,这些存储粮草物资,完全是资敌,弱智行为。

由此可见,皇帝朱由榔,不仅是生性懦弱无能,遇事毫无主见,更是妇人之仁。

云贵高原,山高路陡,道路曲折,交通不便,大军征伐,粮草后勤才是命脉。

历史上,满清前锋大军,追到滇西腾冲边境后,因粮草运输不便,大军后继乏力,退守姚安,昆明。

公元1659年,正月初四。

皇帝朱由榔,带着小朝廷,沿着南方丝绸之路(滇缅公路),途经楚雄府、镇南州(今南华县)、大理府、永平县,最后到达滇西重镇,永昌府。

南明永历小朝廷,逃亡滇西的重臣,包括永安侯马吉翔、黔国公沐天波、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张佐宸、户部尚书龚彝、兵部尚书孙顺、兵部右侍郎龚铭、吏部侍郎金维新、礼部尚书程源、侍郎万年策、大理寺少卿刘泌、兵科都给事中胡显等。

公元1659年,满清朝廷的情况,顺治时期的全国兵力。

顺治时期,满清全国军队,包括八旗(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绿营(明朝、南明投降军队),乡勇。

南明永历朝廷兵力,包括4个部分,云贵川的大西系、川南闯王系夔东十三家、东南沿海郑成功部、浙东鲁王系遗部,其中郑成功部、鲁王系,基本上,听调不听宣。

历史上,公元1657年之前,在南明永历朝廷,跟满清对峙期间,双方军力,满清肯定比较强一些,在50-60万左右,永历朝廷,30-40万左右。

满清方面,八旗清兵入关时,兵力有583牛录,17万人左右,扣除留守兵力,入关八旗兵的数量,大约15万。

满清八旗,分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

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正黄旗、镶黄旗是上两旗,旗主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其他旗主,都是努尔哈赤的子孙,每一任旗主,都是由上一任旗主的儿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