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章 徐知府(1 / 1)

加入书签

徐知府本次并未在府衙面见徐知府,而是在自己的府宅。

齐县令拎着茹画给精心准备的两件伴礼,有茹画从河西村带回来的鲜鱼,扇贝,一匹别人赠予茹画的细麻料子,但是茹画自己不舍得穿,今天也给他带了去。这已经是三年灾荒的清贫县令,能拿得出的最好的东西了。

他将伴礼递给门房,又把自己的名帖递上去。

门房淡淡看了一眼,便去通报了。

不一会儿,便走出来一个着棉布长衣似是管家的人,这样的人走在路上并不会太惹眼,穿着与普通略富贵的人家家丁一般无二,不似有些官宦富贾,家里扫地的都穿金带银,生怕别人看不出他们家有钱有势。

他面上倒是殷勤:“知府大人正等着您呢,您这边请。”

齐县令听他指引,只顾走路,因怕失礼也不敢左右张望。

到了正厅,见徐知府已经在坐等了,齐县令赶忙行礼。

或许不在府衙,徐知府并未穿官服,也是一身日常丝质长袍,看着随和了不少,话也不似上次那般少,只是声音依然平淡,听不出有什么情绪:“齐县令不必拘礼,坐吧。”

齐县令闻言,便端坐在一边,开始汇报冬麦的事情。

徐知府低头饮茶,中间几次点头示意齐县令继续说。待听完,徐知府难得的露出一丝笑意:“看来齐武兄在河西县果真大材小用,我会将此事尽快上报,你就等着受赏吧。”

被知府这般夸奖齐县令心中属实大喜,但他也没忘记替里长赵正午说话:“知府大人谬赞,其实这次发现冬麦,河西村里长赵正午功不可没,是他敢于打破陈规,才发现了冬麦。”

徐知府仍旧面色如常的“哦?”了一声,然后继续问道:“赵正午,那个发现礁滩的是不是也是他。”

齐县令点头称是:“正是。”

“那倒是个可用之才,本官也会替他在折子里说上几句。”

赵正午一听,便是千恩万谢。

待他离开,徐知府的夫人薄瑜从后堂走了出来,她看着齐县令留下的东西,用十分不屑的语气问徐知府:“咱们家来福窝里的垫子有些薄了,勉强用这个垫着点吧。”

徐知府摇摇头:“你若觉得碍眼,放入库房吧,他的东西还是要斟酌着点。”

徐夫人不太能理解,这几年朝中往来,这样一个县令送来的寒酸东西,原本连他们家的门都进不来。

她与徐显祖结婚多年,但却不敢说对这个枕边人知之甚深,当然她也很有自知之明,不该问的事情,她便不问,薄瑜深知,自己能做到知府夫人这个位置,就是凭借她听话,善解人意。

不然当初自己一个小小的师爷女儿,是断不可能入这高门大户的。

她状若贤惠的命令下人把齐县令带来的东西入库,自己心里则十分不快:原本库房就紧张,还得腾出空来放这些鸡毛蒜皮。

齐武离开徐府,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他坐在车里,掀开帘子看着车外。饥荒未过,路上的行人一个个皮包骨的。

齐武心中暗自为他们祈祷:“再坚持坚持,等到河西村今年的麦子收成了,日子就好过了。”

回到家,天色已黑,茹画亲自做好了饭菜等他。

齐武一看这满桌的菜,微笑中略皱了一下眉头,看来又是艰难的一餐啊。

齐武换了衣服,回到饭桌前,他先是亲昵的吻了吻茹画的额头,然后坐下端起碗便吃:“我可是好久没吃到夫人做的饭菜了,可是想念坏了。”

柳茹画嗤笑一声:“那边多吃点。”说着又往齐武碗中迦了几筷子,齐武全不似文人应有的样子,送到嘴里的饭菜嚼也没嚼就咽了下去。

夫妻俩吃饭,没什么食不言之说,茹画先是问了今日去知府家情况如何,齐武便如实说了,安心等待受赏便是。

茹画点点头,转头看了看旁边乳母抱着的孩子,又跟齐武抱怨:“我瞧着咱们的女儿还是像你,笨笨的,你看思梅家的云燕,已经会说话了,那小嘴,有时候蹦出一两个词连我都得好好寻思着。

再瞧咱们女儿,开口是比她们家闺女早的,怎么说了个把月了,还是只会叫人。”

齐武笑道:“夫人你过虑了,小孩子长的就是有快有慢,何须要跟人家攀比。”

茹画撅起小嘴:“你就宠着她吧,对了,明日我想就回河西村了,在那里住着我反倒觉得自在,那边山清水秀,对咱们女儿也是好的。”

齐武虽然不舍,但他只要茹画和女儿舒心快乐就好,于是便随她:“也好,一会儿我便吩咐马车明日准备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