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章 受到封赏(1 / 2)

加入书签

热闹的一天结束,云燕也累了,还没回到家,就在赵正午的背上睡的很熟了。梦里,她吃了好多的白馒头,奶香花卷,醒来口水把枕头都打湿了。

不行,她一刻也不能等了!

于是一大早,趁着赵正午去田里整理稻田,她拽着思梅,一直说着:“麦子麦子。”思梅看着她,笑道:“你这小东西,又饿了吗?”

云燕使劲摇头,思梅似乎看出她有什么想法,便走到放麦粒的袋子前面。云燕伸出小手抓了一把,然后又拿了两个土碗,把麦粒放在其中一个碗里,上面再摞一个碗,这样两个碗一起转动,中间的麦粒就会一点点磨碎。

只是云燕的力气小,她最多只能这样展示给思梅看,好在思梅是个聪明人,她一下子就明白了云燕的意思。

是啊,把这些麦子磨成粉,不就容易入口多了吗?

可是这些不能靠两只碗来实现。

思梅想了想,恍然大悟,她跑去河边,长年累月在那里洗衣服,她知道那里石头最多,又平整。

她找了两块自己刚好能搬动,大小又合适的青石,回到家,把一块石头放在地上,上面铺点麦子,然后用另一块石头来回摩擦。

首先擦掉的是麦皮,这些东西太粗糙,留着和牡蛎壳一起喂鸡喂鸭。

剩下的麦子,慢慢磨,就一点点磨成了面粉。

看着细白的面粉,云燕高兴坏了,终于又离大白馒头近一步了。

约莫半个时辰的工夫,思梅就磨出了一个能装满一个土碗那么多的面粉。可是她的双手也被青石磨的起了水泡。

云燕爬过去,心疼的捧着母亲的手,轻轻的吹着。

本来思梅双手疼痛,可是看到女儿这样贴心,她瞬间扫除了所有疼痛疲累 ,又想继续磨麦子。

云燕一把拉住她。

云燕的目的是让他们知道,麦子磨成粉更好吃,而不是让母亲一个人辛苦的磨麦子。

中午时候,赵正午从田里回家来吃午饭,思梅把磨好的一些面粉拿给他看,赵正午吃了一惊,自己的婆娘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聪明了。

这时候,他看见思梅手上的水泡,心疼的说道:“你想到办法,干活这种事就交给我,以后可不许你自己干这些。”

然后他又看了看院子里思梅找到的两块石头,笑道:“这石头还是太小了,一次磨不出多少麦子,这几天,我刚好想着把去礁滩路修一修,等找到更大更合适的石头,我让他们送过来。

思梅微笑着点头:“反正今年冬天还有水稻可以收成,之前我每日就用这个少磨一些,也够咱们改善伙食。”

云燕坐在一边,看着自己恩爱的父母,一起为这个小家而努力,心中也觉得暖暖的。

吃过午饭,赵正午就扛起锄头,要继续去田里干活儿,就见牛三儿风风火火的跑来,他老远的就喊:“里长,县令大人来啦!”

赵正午奇怪,这不是刚从河西村回县里没几天,怎么又来了,来了也便去看他婆娘就是了,牛三儿这小子跑来告诉做什么。

在他左想右想的时候,牛三儿已经跑到了他面前:“县令大人是带着封赏来的!”

赵正午一惊,他才不信,他一个村民,就算发现了冬麦,那也是县令大人的功劳,哪朝哪代有草民受奖赏的道理。

然而,他赵正午还真就开了先例,县令大人身着官服,此刻就站在他面前。

赵正午一时呆住了,他太不擅长应付这种局面了,只想赶快回田里种地去。

县令看出他的局促不安,笑道:“赵兄莫慌,今日是赵兄大喜啊。”

赵正午愣头愣脑的站在门口,思梅和云燕也出来看,村儿里的其他人听到动静更是围聚过来。

他们在河西村生活了这么久,还没见过受官府封赏是什么样子,这可是长见识的机会。

传令官一行人在齐县令的带领下,已经站了半天了,其中一人道:“县令大人,咱们就开始吧,不要误了时辰。”

县令点头。

那传令官开口道:“河西村发现冬麦事迹已传到天朝,朝内各部皆赞赏众位善观天象,顺应节气,勤于农事,于国家有大利,因此由户部牵头,赏白银百两给河西村里长,望赵里长日后更加勤勉,莫要负了朝廷期许啊。”

朝廷期许,赵正午咋舌,他这辈子都没想过会跟朝廷有什么联系。

见赵正午还愣着,齐县令提醒他:“赵兄接赏呀。”

赵正午这才回过神来,赶紧弯腰接过红布盖着的托盘,赵正午第一次见这么多银子,差点没拿住。

见他这又憨又喜的样子,思梅和云燕在后面忍不住笑起来。

赵正午回头看见妻女,竟忍不住热泪盈眶,他冲过去抱住她们,又高兴的把云燕抛向上方又稳稳接住,口中兴奋的大喊:“都是我宝贝闺女的功劳,都是我的小福星的功劳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