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章 开始修路(1 / 2)

加入书签

自打那日赵正午受了封赏,并提出修路的想法,河西村人人支持,很快便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了。

家里有劳动力的出力,没有的便做给修路人送饭的活儿,整个河西村呈现出一片繁荣向上的景象。

只有常婆子家那个懒汉,仍旧每日酗酒度日,常婆子对自己的这个丈夫已经没半点希冀了,好在她家中的大儿子可以顶一个劳力。

尤其让她骄傲的是小儿子。

既然来修路有工钱可拿,那就得有个记账的人。

赵正午对这个是完全不在行,想来想去,就只有牛三儿,他自己勤奋好学,缠着王学究,总算也略识得几个字,赵正午便把这个活儿交给了他。

茹画把厚厚一叠糙纸递给他,牛三儿小心的抚摸着这些纸,在河西村,因为没人读书,也没钱读书,大家根本没见过纸,即使这些不过是最劣质的糙纸,可是在牛三儿眼里,这些可全都是难得的宝贝。

见他这样,茹画心中有些疼惜这孩子,他明明聪明又好学,可偏偏出生在这样贫穷落后的家庭,这种出身的孩子注定与仕途无望。

云燕闲着没事也待在旁边,看牛三儿记账,只见牛三儿笨拙又认真的记着来上工的每一个人,大部分人的名字他都不会写,只能用他自己看得懂的符号代替,有一两个简单会写的字,便会工工整整的写上。

可是他毕竟是个小孩子,河西村以前又没有过账本这种东西,整张纸被他记的乱七八糟,怕是除了牛三儿本人,任何人都看不懂。

云燕看笑了,趁着,她爬在桌子上,用小手指着纸张,稚声说道:“这里写名字,这里来的时辰,走的时辰,这边写领取的工钱,后面要他们在工钱上画圈的,画了便说明他们同意并领取了工钱。”

她这样一指,牛三儿一下子开窍了,他惊呼:“妹妹你太聪明了!这样又整齐又容易看懂,也不容易出岔子。”

云燕怕别人看到,赶紧做了个“嘘”的手势,她叮嘱牛三儿:“可不能告诉别人是我教你的哦,不然别人会嫌你笨,不让你干这个活儿啦。”

牛三儿认真的点点头,他可太珍惜现在这份活了。

云燕在心里笑道:这小孩子就是好骗。

有了记账的人,还得有分发工钱的人。

村儿里的青壮年都去修路了,留下来的都是目不识丁的妇孺,让她们做饭洗衣可以,让她们做分发工钱这个活,不出一炷香的工夫她们就得唠起家长里短,忘记手头上的活儿。

赵正午来回看了几回,他眼睛一亮:牛二啊!

他才八岁,比牛三儿大两岁,还不到能去干活的时候,可是他个性稳重,人也老实,胆子很小,做管钱的活最适合了。

云燕一听赵正午这样安排,便在心里笑起来:记账的和分钱的是兄弟俩,如果是在前世那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这不是等着他们一起做假账吗?

见赵正午还在那边洋洋自得,觉得自己用人得当,云燕越发觉得这个村子里的人很可爱。

事实证明,赵正午这样安排确实没错,牛家兄弟俩因为得了这个难得的差事,恨不得每日睡在账本和铜钱上。

哪日若是差了一文钱,两兄弟会对账对到天亮,直到找到这文钱为止。

常婆子更是欣喜,前几日他们家刚得了十两银子的封赏,现在家里的三个儿子都有正经工作,尤其老二老三,这在她眼里可就是当上官了,管着村里所有人的工资呢。

她怕耽误几个孩子干活,给他们拖后腿,原本修屋顶的事,她也不用孩子干了,自己一个人就又是挖黄泥,又是捆茅草,以前她做这些事就会怨念丛生,悲叹自己为什么嫁了个这么烂泥的丈夫。

自从她眼里没了丈夫这个人之后,整个人都变了,怨气一点也没有了,干起活来都更加有力气。

河西村的修路工程进展很快,虽说海边崖壁陡峭,但赵正午因地制宜,善用地势,总能让村民们用最少的力气干最多的活儿。

河西村修路给工钱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四邻八乡,很多刚经历灾荒,无分文收入的村民都想来河西村干活儿。

赵正午思忖再三,还是不能下定决心雇佣外村人。

他原本只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只会种地,从来没想过雇工,这还是云燕启发了他,在本村本土也就算了,现在连外村的人也要来,他有点不知所措。

云燕是比较理解他这种心态的,从农民转为雇主,这未来就算让赵正午想象他也是想象不出来的,他最多只会朦胧的想到让所有人都过的富裕些,可是到底怎样,他没有经历过富贵生活,又怎么会想的具体呢?

面对这些他无法想象的未知,有所犹豫,甚至惧怕,都是很正常的。

云燕在一边鼓励着他:“爹,人多干活儿就快呀,云燕就能吃到更多鱼了。”

赵正午慈爱的看着她:“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你小小孩子除了吃,还知道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