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6章 打不过就加入(1 / 3)

加入书签

朱高煦有满肚子的话要说。

从大宁回来后,见到了朱高炽,

看着孔武有力的二弟,朱高炽欣慰的拍了拍朱高煦的肩膀。

朱高煦的个头,比自己还要高。

一个好汉两个帮。

朱高炽需要帮手,帮手越多越好。

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能有个理解自己的兄弟,和自己并肩作战,对朱高炽的帮助会有很大。

“为什么这么说?”朱高炽笑问。

“最开始我其实无法理解大哥,为什么要这么激进,但是我看到了大寨的火热,看到了百姓们眼中的希望之火,我就知道大哥从来不会犯错。”

“哈哈哈。”听到弟弟崇拜的话,朱高炽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的确有很多人不懂,皇爷爷也不理解,还是埋怨我呢。”朱高炽说道:“因为我不愿去应天府,打乱了皇爷爷快刀斩乱麻的作风。”

“那是皇爷爷没有看到北平百姓们的眼神。”朱高煦感叹。

“是啊。”

朱高炽点头。

利益阶层永远不会消失。

工业化社会,本质上是生产力与农业社会的变革,但不代表利益阶层就消失了。

相反,因为社会效率的提升,利益阶层对普通剥削反而更加的极致起来。

利益阶层永远不会消失,朱高炽不过是在工业发展的推动过程中,把原本属于普通百姓的份额,为老百姓们坚守住而已。

在商人资本翻了数十倍的速度下,而普通百姓的资产只翻了一倍而已。

这就是现实。

但是。

正因为朱高炽采用的社会资源分配模式,才有北平模式六年间的巨大变化。

也正是因为北平模式,所以只用了短短的六年,就能养出战无不胜的新军。

才能让朱高炽对着地图开疆。

而土地革命,是必然要发生的,这是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的铁律。

不完成土地革命,工业化的瓶颈就无法打破。

只一个北平,才发展了六年,用工问题就已经成为了致命的问题,让工业化的发展陷入了僵持阶段。

朱高炽既不想像英国那样四百年圈地的土地革命,也不想像美国那样的南北战争,同样不想杀的大明血流成河。

于是决定采取社会资源分配下的土地改革。

粮点,粮价。

工业待遇的提高等等,一种证明了可以成功的土地革命,让农业人口变为工业人口。

“所以我需要你帮忙,你去山东,山东需要有你坐镇。”朱高炽笑道。

各省比较起来,山东的土地改革阻力是最大的,因为山东是人口大省,民户多,地主多,乡绅更多。

“放心吧大哥。”朱高煦为自己能帮上大哥感到自豪。

山东。

在册人口五百余万,民户多,军户少。

铁道项目集团的铁道建设,遇到了很大的阻碍,大小民户们不愿卖自己的土地。

山东布政司不配合,山东都司不配合,山东按察使司也不配合,地方上的乡绅更不配合。

朱高燧来到了山东。

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五营新军,在山东的新军已经达到了八营,合计两万四千余人。

山东济宁。

一支山东工程集团旗下的铁道工程队,数千人的队伍正在施工,这天来了许多的百姓。

领头的乡绅喝止,不允许工人们继续施工。

施工队伍的班头,出面解释道:“我们施工的路线,这些土地都是了钱买下来的,并没有占别人的田地。”

“我们不管,你们在这里修建铁道,影响我们的风水。”乡绅大声的说道。

老百姓不愿意卖田,是因为无利可图。

但是中华重工为了保障铁道的顺利修建,除了出钱买田调拨了大笔的资金外,还给了安置措施。

愿意把田亩卖给铁道工程队的,还会分配工作,每年十二元钱的工钱。

包吃包住,还有各项的隐形福利,例如低息贷款等等,一年的工钱比得上三四年的收入。

这是开支最大的一笔。

当下山东的人口虽然有五百余万,但是比起后世的人口远远无法相提并论,还有大量的荒地可以利用。

甚至在阻力最大的地方,直接借用直道。

乡绅不允许铁道施工队施工,铁道施工队自然不怕乡绅,坚持要施工。

乡绅可不怕事,领着乡亲们和工人们打了起来。

地方官府偏袒乡绅,判了铁道工程队停工,并且处以罚金,赔偿乡绅等人的医药费。

不久,朱高燧带着军队来了。

在地方官府的衙门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